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3篇
系统科学   61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87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从企业科技档案可以节约劳动、提高经济效益入手,阐述了企业科技档案是企业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为进一步挖掘能源互联网多能源互补的潜力,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收益,降低运行成本,提出了一种考虑消纳效益的多能源枢纽荷源协调优化方法。考虑多能源系统的约束条件,依据最小化住宅能量枢纽运行总成本构建住宅能量枢纽模型,以最大化工业能量枢纽运行总收益为目标构建工业能量的枢纽模型。根据上述两层模型的约束条件得到荷源协调优化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多目标加权寻优算法,设计多目标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实现荷源协调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考虑消纳效益的多能源枢纽荷源协调优化方法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降低多能源枢纽的运行成本,有效减少开销,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收益,为多能源枢纽的经济运行及荷源协调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93.
光伏与储能系统的配合使用已经是一种趋势,在用户侧合理配置光伏电池与储能电池的容量,可以明显提高用户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用户在分时电价下的经济效益,本文基于用户侧典型日光伏发电曲线与典型日用户负荷特征曲线,结合用户分时电价,设计储能系统的能量调度策略,建立经济优化模型,并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光伏与储能系统的最优容量。仿真分析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分时电价条件下用户的经济效益,对大电网的削峰填谷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应用以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为主要分选设备,采用选前不分级、不脱泥重介质选煤新工艺,改造原有工艺,可提高分选效率,降低损失,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5.
考虑在带有延迟启动以及两类故障特性的M/M/1排队系统中,顾客应遵循的进队策略和该策略下的社会平均收益,服务台采取延迟启动休假模式,可能发生完全故障和不完全故障两类故障,在系统信息完全可见的条件下,根据线性“获益-损失”函数,给出顾客的预期收益方程,并通过稳态时的系统状态转移图,结合归一化方程求系统的稳态分布,在结尾通过数值例子展示顾客止步策略和社会平均收益关于系统参数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运输机场Ⅱ/Ⅲ类运行效益影响因素,参考相关规则及机场调研建立了Ⅱ/Ⅲ类运行效益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群组层次分析法,通过改进打分方式和k均值聚类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对比改进前后两种方法得出的指标权重结果,发现改进的群组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权重差异明显,适合关键影响因素提取。最后分析场地改造、灯光系统升级改造等关键影响因素,对国内Ⅱ/Ⅲ类运行建设效益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7.
998.
环境问题和“环境利益”表里相依,其表层是环境问题,其里层是环境利益.对环境利益的分配和对环境问题责任的“分摊”必然产生环境公平问题.本文分析了环境公平的实质和内容,并从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多角度诠释了环境公平.  相似文献   
999.
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大学生个体带来显著的非货币非市场收益。基于样本高校大学生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体非货币非市场收益可以通过社会适应、人际交往、行为规范、公共参与和心理体验共5个维度来度量;(2)样本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体非货币非市场总收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收益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适应、心理体验、人际交往、公共参与和行为规范;(3)大学生社会实践次数、尽早参与社会实践、接受培训次数、单次实践时长、学校宣传力度、学校和社会支持程度以及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完善程度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体非货币非市场总收益或其中某一维度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