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1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8 毫秒
81.
研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优化设计问题,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一类离散型非线性规划,给出了计算步骤与若干算例.提出的算法容易在微机上实现,所有可行解都是整数解,而且所得最优值在一定条件下是总体最优值.  相似文献   
82.
对于钢筋混凝土双向受弯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分析,一般是简化为按两个单向受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分别计算后再叠加的方法来确定。而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的双向受弯框架柱的计算方法,能否用来分析双向受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尚不清楚。基于已有的32根集中荷载作用下双向受弯梁的试验结果,本文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双向受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它们的适用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分析双向受弯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所得结果误差较大且不安全,可以说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83.
采用核子N(反核子^-N)与中性介子π^2相互作用的Lorentz不变耦合模型,对N-^-N圈图传播子在动量重整化方案中的有限量函数∑c(p)的严格解析计算问题,从极点漂移小量ε作换序计算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后,发现传播子四维动量平方P^2〉-(核子质量+介子质量)^2时可作合理换序计算处理.若将此计算结果延拓到P^2≤-(核子质量+介子质量)^2时,发现与正规计算方法获得的计算结果近似符合程度并非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84.
本文对一类直线型驻波超声电机振子的振动模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了定子齿的位置、几何尺寸对直线型超声电机的固有频率、振型的影响,为该类驻波型直线超声电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在均匀分划的B样条展开定理中,奇次B样条以整数点展开,而对偶次B样条将如何展开,展开定理并未说明.通过时域的逼近计算,补充了偶次B样条在展开定理中的展开方式,提出了其基函数的一般构造方法.应用四次B样条基函数计算梁的弯曲,表明了偶次B样条展开方式的合理性,同时也表明了该基函数有较佳的逼近性能和适应性.研究成果属于逼近理论的基础部分,可以应用于需要逼近计算的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86.
根据Hamilton原理,推导了考虑弯曲刚度的斜拉索三维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利用边界条件约化为二维系统,然后运用多尺度法分析了斜拉索可能的内共振模式,并运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弯曲刚度对内共振的影响.结果表明:弯曲刚度使斜拉索固有频率变大,从而使斜拉索发生内共振的条件向左偏移,导致了斜拉索内共振的幅值和拍频都变大.  相似文献   
87.
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RC梁受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无机材料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混凝土梁,通过10根三面U形(在梁的受拉面和侧面进行加固)加固的混凝土梁和2根没有加固的对比梁的试验,研究了这种加固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影响和作用,并比较了一次受力和二次受力的不同.与对比梁相比,采用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的试件裂缝宽度和间距有较大幅度的减小,刚度有明显的提高,受弯极限承载力有很大的增加.在平截面假定的基础上求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结果相比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88.
考虑系统误差和轮齿综合柔度,对齿轮弯曲强度的计算力点进行研究.结合齿轮传动的动力和误差传递均沿工作齿面啮合线的特性,在该方向上建立含主要系统误差项和轮齿复合变形的齿轮误差-变形计算模型.根据基节偏差与齿形误差的随机分布规律,按最大误差法合成啮合齿对有效误差;根据力、变形与刚度的关系,将轮齿刚度分解为挠曲和接触刚度两部分,进而得到啮合齿对的综合柔度.最后基于上述计算模型,推导出齿轮弯曲强度计算力点的位置判别式.分析表明:计算力点位置选取与齿轮加工精度紧密相关,选法不同齿根峰值应力计算值相差很大;研究结果为弯曲强度计算力点的准确选取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9.
对钢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混凝土这种新材料的弯曲疲劳损伤特性进行了试验和理论研究,并且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进行了对比.通过合理定义损伤变量,由试验测定了新材料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疲劳损伤及其演化规律;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提出了新形式的疲劳损伤演化方程,与试验结果对比,该方程能较好地反映新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对两种混凝土材料在相同加载应力水平下的疲劳损伤演化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钢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比钢纤维增强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90.
从分析梁的找曲线挖微分方程出发,将阶梯形变截面梁的变矩方程M(x)作一定的变换,就可以将其视为等截面梁进行弯曲变形计算。此法比经典方法简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