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2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2 毫秒
71.
介绍了Mo2C膜的制备过程和对其电阻率的测量结果,探索了其导电机理以及沉积时间、基底温度和生长过程对电阻率的影响。利用Gibbs函数极小的原理探索了膜中Mo原子的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对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给予了解释。结果表明:它的电阻率取决于生长过程和Mo原子的含量;电阻率随基底温度、沉积时间呈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72.
用高脂饲料饲喂ICR小鼠 ,建立饮食性肥胖模型 ,对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实验组小鼠的摄食量、体质量、Lee’s指数及体脂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小鼠基础代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高脂饲料可诱导小鼠产生饮食性肥胖 ,饮食性肥胖与小鼠的高摄食效率及代谢率改变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73.
龙滩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最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受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左岸地下厂房进水口紧靠已经发生弯曲倾倒变形的反倾向层状结构蠕变岩体,其体积约1200×104m3.主要对B区岩体的倾倒蠕变特性及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多方案比较优化研究,确定了以排水为主,压脚治理为辅的综合治理设计方案.为评价治理效果,运用多种方法对边坡的稳定状态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以及对监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归纳分析,认为:强风化线或蠕变岩体折断面控制着边坡岩体的变形,岩体变形速率逐渐变小,目前已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4.
成都平原的晚新生代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成都平原晚新生代地层的展布、接触关系,以及与邻区的构造组合,对成都平原的基本构造格架进行了初步分析,描述了蒲江-新津断裂、大邑断裂、竹瓦铺断裂、绵竹断裂等晚新生代断裂,将成都平原的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对上述断裂的构造活动性与龙门山断裂带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75.
一切p幂可积函数构成一个函数类,称为函数空间Lp(P≥1)。它是数学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类赋范空间.本文讨论了这一函数空间的完备性,从而证明了Lp是一个巴拿赫(Banach)空间。  相似文献   
76.
以实验室驯养4周的冬季树麻雀(passer montanus)为实验组,未驯养的冬季树麻雀为对照组.比较2组麻雀的体质量、体脂质量分数及基础代谢率(BMR).结果显示,生存压力的降低可引起树麻雀体质量、体脂质量分数和BMR的显著降低,生存能耗也随之降低,这是其对生存环境进行能量预算的结果.生存能耗的降低可为繁殖期即将增加的繁殖能耗提供保证,也是其繁殖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7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三叠系储层是洪积扇相砂砾岩体,油藏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后期形成了许多高渗流通道。从静态成因、工程动态成因角度总结了高渗流通道的形成原因,认为砾岩储层中高渗通道的主要成因有:沉积微相控制、微裂缝网络连通、沉积成岩作用程度弱(欠压实砂砾体弱胶结)、特殊的支撑砾岩岩石沉积结构、储层改造、长期注水微颗粒迁移、不同岩性沉积界面高渗通道、不整合面等8种。通过确定高渗透段的成因及其识别特征,将其嵌到单期水道内,建立高渗透层段的空间分布规律。高渗通道的开发动态特征为:高渗通道对应段吸水量高、高渗通道对应段吸水量随注水时间的延长而一般吸水量明显增大、高渗通道对应段地层压力从不明显到逐渐增高。由于储层高渗流通道的存在,导致注入水无法起到有效驱油作用,注入水无效循环严重影响了油藏注水开发效果。总结高渗流通道的特征并有效识别,是改善砾岩油藏储层开发效果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78.
广西横县六景古近纪冲积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代山麓冲积扇鉴别特征,辅以古冲积扇特征,对广西横县六景火车站南侧角度不整合覆盖下泥盆统莫丁组和那叫组下段,被新近系大面积覆盖而呈两部分远距离割裂状态的一套红色泥砂基底碳酸盐岩粗-巨砾岩进行描述和研究,发现其分别为古近纪始新世早中期同一冲击扇的扇根及扇中和扇缘残存部分,并非长期以来学者们所推测的孤立的泥盆纪碳酸盐岩洞穴垮塌等其他沉积体。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冲积扇为一典型的古近纪早期干旱气候条件下,母岩区为陡峻碳酸盐岩山体的古山麓冲积扇。  相似文献   
79.
埕南断裂带埕 913区块是济阳坳陷埕南断裂带目前已发现的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体中唯一含油气区块。生、储、盖、圈闭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古隆起构造背景为其提供了油气汇聚指向、相对的浅埋藏所对应的良好储集性能、发育多种圈闭等成藏必要或有利条件 ,但有别于其他区块的特殊条件是该砂砾岩体之上发育有泥岩盖层或内部发育泥岩隔层。断层面封堵与否是成藏最关键的因素 ,断层面封堵的基本条件是要求砂砾岩体之上有泥岩盖层或隔层 ,具泥岩盖层或隔层的砂砾岩体与断鼻、断块圈闭匹配方可形成构造 -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80.
时间是我们生存的基本维度,理解时间加工的神经基础对于感知觉、运动控制等领域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研究总结了毫秒级和秒级时间加工的神经基础,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时间加工的神经基础是分布式的而非集中式的,主要在小脑、基底神经节和大脑皮层进行.目前还未有理论能统一解释时间加工的机制,未来研究还需深入对时间加工的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