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6篇
  免费   530篇
  国内免费   695篇
系统科学   402篇
丛书文集   369篇
教育与普及   69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02篇
综合类   12628篇
自然研究   1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391篇
  2014年   566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701篇
  2011年   756篇
  2010年   526篇
  2009年   612篇
  2008年   590篇
  2007年   842篇
  2006年   739篇
  2005年   698篇
  2004年   590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400篇
  1999年   343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294篇
  1996年   286篇
  1995年   240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2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8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实测室温确定住宅的自然通风状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住宅自然通风状况的研究有助于住宅设计,使之更加有利于改善空气品质和节能。通过分析比较实测室温和模拟室温,根据状态空间法逐时确定出房间的通风换气频率。并以北京市的3户住宅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模拟室温的计算误差满足精度要求;计算通风换气频率一般小于10h-1,但最高可达50h-1,同时,计算通风换气频率的变化表现出了风压和住户调节行为的影响。故计算通风换气频率大体上符合住宅实际的自然通风状况。  相似文献   
32.
论述了以8031为控制核心的地桩沉降量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重点介绍了主要硬件电路的设计特点及软件设计思想,提供了部分硬件电路图及控制软件流程图。该系统具有自检、置数、动态显示、数据处理、打印等功能,使用方便,造价低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以谢桥主井为例,从冻结壁强度、变形、工作面底鼓和超前位移及冻胀压力等几方面.分析了深厚表土立井强化冻结施工对防止冻结管断裂和外层井壁破坏的机理.给出了强化冻结施工适用条件.并提出了按井帮温度进行强化冻结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利用室温磷光研究了钯卟啉 (Pd- TAPP)与 ct DNA及 SDS的相互作用特征。 SDS通过静电缔合及尾链保护增强 Pd- TAPP磷光强度 ;Pd- TAPP通过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结合于 DNA的沟槽区 ,缔合常数为 4.37× 10 5L· m ol- 1 (bp)。平均一个钯卟啉分子与 4~ 5个核酸碱基对相互作用时 ,核酸表面的钯卟啉分子达到饱和 ;然后卟啉分子开始聚集组装 ,激子相互作用导致激发光谱分裂 ,聚集缔合常数为 0 .5× 10 5L· mol- 1 。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镇苑小区采暖情况的跟踪调查及数据采集,找出了供暖系统不热的原因,据此对系统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36.
讨论了向量值离散时间平均准则下的有限马氏决策模型;在采取确定性平稳策略时所得马氏决策过程为遍历的假设下,证明了存在一个至多在K-1个状态是随机的平稳最优策略,并给出了其线性规划算法。同时证明了存在强最优策略的充要条件是其存在强确定性平稳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37.
介绍用TP_(801)微机控制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分子量的有关原理和技术,与传统的用贝克曼温度计测△T方法相比,扩大了测量范围,提高了精密度,工作条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8.
用麦克斯韦分布律讨论了气体分子分别作三维、二维和一维运动时的速率分布函数,并求出了这三种情况下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和最概然速率。  相似文献   
39.
沥青针入度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针入度指数P1的历史,探讨了P1的应用基础和适用范围,P1应用基础是沥青的针入度的对数与相应的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这一假设,中国的规范中P1是根据一个不同温度下的针入度回归出来的,不同于欧洲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与分析发现,如果根据中国的规范方法计算P1,P1受是否预冷、温度及温度个数等因素的影响,针入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变化会引起P1更大的波动,回归时很高的相关系数并不能说明由试验数据回归的P1是可信的,由于改性沥青的针入度的对数与相应的温度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P1用于评价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0.
为了提高织机生产效率和扩大织造品种范围,提出了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控制的目标和相适应的控制方案,研制了经纱张力计算机控制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