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3篇
系统科学   171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76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创造性的人格特征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在教师创造活动中起着动力、导向、调节作用.教师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一方面为创造型教师的成长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提供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教师创造性人格的基础上,论述教师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培养模式,即认知切入、情境陶冶、活动交往、体验反思.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影响分光光度分析的因素,从而选择适宜的测量条件及最佳显色反应条件,以提高仪器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西部民族地区保险业与全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及背景入手,指出西部民族地区保险业所处的现实方位及在财产保险、农业保险和人寿保险等方面进一步拓展的广阔空间,发挥保险业在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就是自主性发展,这是中国人民百年来追求现代化的历史选择.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规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本质与方向;中国国情与现代化的结合,使社会主义现代化扎根于当代中国的深厚土壤;改革开放相互整合为推动现代化的合力,构成中国现代化的动力系统.本质与方向、内容与依据以及内外动力三者有机统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老龄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新世纪发展老龄产业的意义、作用、制约因素和内容.目的在于通过老龄产业的发展来解决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并运用实证分析法阐明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社会安定与人类进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Microsoft Visio 2002构建仿真图形化建模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图形化建模系统的一般要求,提出了基于Microsoft Visio 2002进行仿真图形化建模系统开发的方案。讨论了基于Visio进行仿真图形化建模系统开发的几个主要问题,对于其中的难点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实践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并且比传统开发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发展战略与企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 《山西科技》2007,(2):23-24
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面临着经济国际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需要认真审视发展战略,以四层级战略管理进行战略能力的系统化设计和布局,尽快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地市情报机构信息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探讨了推进地市情报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现代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及发展,简述了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施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谈起,论述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