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8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81.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解决垃圾围城困境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飞灰作为垃圾焚烧发电的副产物,因含有较高量的重金属和二噁英类物质属于危险废物.飞灰中富含Al2 O3、SO2、K2 O、Na2 O、CaO具有潜在利用价值,本文在分析飞灰性质的基础上,使用页岩作为添加剂,通过实验获取制备陶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表明页岩添...  相似文献   
882.
以粉煤灰陶粒为粗集料,研制出新型生态陶粒混凝土填料,采用间歇曝气方式,构建了交替好氧缺氧生态陶粒混凝土生物膜反应器(Ecological Ceramsite Concrete Biofilm Reactors,简称ECCBR).以实际城市污水为进水,在水温为25 ~ 30℃、进水pH为7.0~7.5、DO浓度为2.5~3.0 mg· L-1、进水COD浓度为106~ 205 mg·L-1、进水氨氮浓度为12.4~22.9 mg·L-1、进水总氮浓度为19.5~30.6 mg·L-1的条件下,对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COD、氨氮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78.6% ~91.8%、83.4% ~93.6%和63.4% ~ 73.8%,污染物去除主要集中在反应器的前中部;SOUR、生物膜干质量和生物膜厚度呈现沿廊道递减的规律,平均每块填料下降比率分别为0.81%、1.3%和1.05%,单位质量填料的微生物活性则沿廊道上升,末端较前端增加了51.5%,表明反应器具备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883.
针对某电厂粉煤灰,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用于对某石化厂有机废水吸附处理实验,考察了不同加入量和不同温度下的处理效果,分别测定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评定改性后粉煤灰的处理效果,同时与颗粒状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加入量在15-20 g/L时处理效果达到最佳。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在20℃左右达到最佳值,且温度对粉煤灰去除氨氮的影响要比对去除COD的影响显著得多。采用NaCO3混合焙烧,H2SO4酸化改性的粉煤灰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可达到76.9%,比改性前提高了9.8%,氨氮去除率可达35.9%,比改性前提高了32.8%,且比同样含量的活性炭对氨氮的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884.
城市固体垃圾焚烧炉渣作为一种废弃物,具有广阔的资源化利用前景。为研究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替代部分级配碎石在道路基层中应用的可行性,以焚烧炉渣和石灰岩级配碎石为原料,测试其基本性能。制备不同配合比的水泥稳定炉渣碎石试样,并进行无侧限抗压实验;采用MIDAS/GTS(geo-technical analysis system)对水泥稳定炉渣碎石作为道路基层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在不同工况下路面结构的变形。结果表明:焚烧炉渣吸水率较高而密度较低,压碎值介于30%~45%,大于碎石20%的压碎指标但与海砂相似;且承受结晶压的坚固性良好;水泥稳定炉渣碎石的强度与刚度随着养生龄期的增长而增长,在相同的炉渣与水泥掺量下,原状炉渣试样强度和刚度明显低于同龄期破碎炉渣试样。数值模拟方面,在路面中心处受到轴载时,路面沉降随距路面中心线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承载力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道路基层模量不是影响路面沉降的主要因素;增加水泥稳定炉渣碎石基层厚度则可以明显减小路面中心处沉降。  相似文献   
885.
该文分别将抛光砖抛光废料和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进行水泥胶砂试验研究,对比了同掺量时抛光废料和粉煤灰对水泥凝结时间和胶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抛光废料对水泥凝结时间有略微影响,同掺量时胶砂试件的抗压强度比高于粉煤灰。  相似文献   
886.
为无害化处理焚烧飞灰,并实现CO2减排,利用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作为吸附剂,固定CO2,并稳定垃圾中重金属。考察水分添加量、CO2分压等因素并进行热重-差热实验、X射线衍射及连续浸取实验。结果表明:干燥飞灰可吸收其自身质量3%的CO2;水分添加量大于10%时,纯CO2吸收效果较好;CO2的吸收及其碳酸化过程使飞灰中C a(OH)2转化为C aCO3,同时飞灰中可交换态Pb质量的40%左右转化为碳酸盐结合态而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887.
锂渣粉对碱-硅反应的抑制效果及其自身微膨胀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评价锂渣粉抑制碱-硅反应(ASR)的效果,进行了锂渣粉抑制ASR的试验和分离锂渣粉自身微膨胀的试验.用砂浆棒快速法对比了锂渣粉与粉煤灰单掺或复掺对ASR的抑制效果,当掺量为20%时,锂渣粉的抑制效果为76%,而粉煤灰的抑制效果可达93%,表明同掺量下锂渣粉对ASR的抑制效果远不如粉煤灰.采用砂浆棒快速法,使用非活性大理岩骨料测试在锂渣粉掺量为0,10%,20%,30%时的膨胀率,计算得到不同掺量下锂渣粉产生的微膨胀(膨胀率约0.005%~0.015%),然后从相应锂渣粉掺量下采用活性砂岩骨料时的膨胀率中减去锂渣粉的微膨胀,从而从锂渣粉抑制活性骨料ASR效能试验的膨胀值中分离出锂渣粉产生的自身微膨胀.采用60℃快速混凝土棱柱体法,进一步证实了混凝土中锂渣粉导致的早期微膨胀以及锂渣粉对ASR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锂渣粉会导致砂浆或者混凝土在早期发生微膨胀;测试锂渣粉抑制ASR的效果时,需分离这种微膨胀;锂渣粉掺量为30%以上时,可有效抑制砂岩骨料的ASR,抑制效果约89%,略逊于同掺量粉煤灰的典型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88.
锅炉对流面灰污监测和吹灰优化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积灰危害和吹灰系统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灰污监测原理,比较了现有监测技术和优化控制技术,并提出了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889.
针对粉煤灰污染严重生态治理难但仍含有大量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磷的特点,将其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来改良利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采用高粱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接种解磷细菌与施加磷肥对粉煤灰的综合改良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解磷细菌比施加磷肥更有助于植物的生长,促进了植物对粉煤灰中难溶性P的吸收利用,提高了基质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改善了粉煤灰的pH和电导率。接种解磷细菌对粉煤灰基质有显著的改良作用,效应较相当量的磷肥更好。  相似文献   
890.
污泥及其与煤混合物的热解特性和灰熔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造纸污泥、市政污泥及其与煤的混合物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污泥、煤及其两者混合物热解特性的异同,研究了升温速率、掺混比等因素对混合试样热解特性的影响,提出了挥发分综合释放特性指数.研究表明:造纸污泥的挥发分析出特性与烟煤相当,而市政污泥的挥发分析出特性远优于造纸污泥和烟煤;在污泥与煤混合物的热解过程中,2种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污泥与煤混合物的挥发分初析温度提高,挥发分最高析出速率和平均析出速率升高.但升温速率对挥发分析出总量没有明显影响.测定了煤灰和污泥灰在不同混合比例下的熔融特征温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污泥灰比例的增大,混合试样的灰熔点逐渐下降,但由于存在低温共熔现象,不按线性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