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9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81.
以戊二醛、三乙烯四胺、乙二胺为原料,制备了聚酰胺树脂.用聚酰胺树脂填充分离柱,在1 mol/L的酸度条件下,以5 mL/min的流速洗脱Cr(Ⅵ),Cr(Ⅵ)被全部吸附而Cr(Ⅲ)不被吸附.被吸附的Cr(Ⅵ)用10g/L氢氧化钠从聚酰胺分离柱上洗脱.分离的Cr(Ⅲ)和Cr(Ⅵ)用棓花青褪色光度法在530 nm下分别测定其含量.此法对10 mg/L的Cr(Ⅵ)和Cr(Ⅲ)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4%和1.41%,加标回收率为92.0%和96.8%,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2.
处理含多环芳烃植物油的吸附剂筛选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循环利用植物油淋洗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应用吸附过程去除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对10种吸附剂进行吸附柱和批处理筛选实验,评价了这些吸附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从中筛选出最适合的吸附剂.动态吸附柱筛选实验表明,植物油中的多环芳烃在活性炭F400及F300上的吸附量最高,分别为55.39μg.g-1和23.82μg.g-1,说明吸附剂的粒径对吸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多环芳烃在其他几种吸附剂上几乎没有吸附.批处理筛选实验表明,多环芳烃在两种活性炭上的吸附量仍然最多,分别为211.85μg.g-1和203.79μg.g-1.  相似文献   
83.
以4,4’-二氨基二苯醚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两种芳二胺分别与对苯二甲酰氯反应得到聚酰胺PA1和PA2,为提高其溶解性,通过1-溴丁烷分别对PA1和PA2进行了5个不同摩尔配比的结构改性实验,得到了不同丁基取代比例的n-Bu-PA1和n-Bu-PA2,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结构和热稳定性分析.PA1,n-Bu-PA1,PA2和n-Bu-PA2热稳定性较好.当摩尔配比PA1∶1-溴丁烷=1∶1,PA2∶1-溴丁烷=1∶2反应得到的改性聚酰胺在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亚砜(DMSO)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84.
以一辆国Ⅴ柴油公交车为研究对象,在重型底盘测功机上运行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试验研究了柴油(D100),废食用油制生物柴油-柴油体积混合比例分别为5%、10%和20%的B5、B10、B20燃油的颗粒物可溶有机物(Soluble Organic Fraction, SOF)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国Ⅴ公交车排放的SOF组分主要集中于粒径0.1~0.5μm的细颗粒,脂肪酸以碳原子数8~18的偶数碳脂肪酸为主,烷烃组分的碳原子数为16~36,随碳原子数的增加呈双峰分布,PAHs以3环和4环PAHs为主;与柴油比较,国Ⅴ公交车燃用生物柴油的颗粒物质量、脂肪酸、烷烃、PAHs排放因子降低,颗粒物中SOF比例增大,3环PAHs减少,PAHs等效毒性与柴油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85.
用4, 4′-二氨基二苯基砜(DDS)做固化剂,采用聚酰胺酸(PAA)对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研究了PAA用量、固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环氧树脂耐热性的影响,采用TG测定不同配比、预反应时间及不同固化温度下改性EP的耐热性,利用SEM对最佳配比固化后样品的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树脂最佳固化工艺条件为:120 ℃,1 h→150 ℃,1 h→170 ℃,2 h→200 ℃,2 h→250 ℃,2 h;改性树脂配比为mEP∶mPAA∶mDDS=1∶0.75∶0.08;预反应时间3 h,改性EP的热分解温度为411 ℃,比未改姓EP提高了近80 ℃以上;EP/PAA/DDS固化后样品无明显的两相结构,树脂的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86.
为了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二茂铁衍生物,并和相应的苯系化合物比较,使二茂铁碘酰甩与芳香胺反应,合成了9个二茂铁磺酰胺,产率为53.5% ̄79.1%,研究了芳香胺取代基对产率的影响。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1H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7.
The electrochemical-voltammetry behavior of vanillin, heliotropin, anisaldehyde on the surface of Pt, Au electrodes in acid solution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cyclic voltammetry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es of them are irreversible on both Pt and Au electrodes.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of vanillin is stronger than heliotropin's and heliotropin's is stronger than anisaldehyde's on Pt electrode. While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of anisaldehyde is stronger than heliotropin's and vanillin's is the weakest on Au.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y are used as additives for electroplating, they must be consumptive, and it will improve the leveling ability of plating solution and brightness of the deposition layer. Biography: Zhou Xiao-rong (1977-), female, Ph.D candidate, research direction: electrochemistry.  相似文献   
88.
考察了芳香族磺酰胺与聚丙烯酰胺(少量)对尼龙1212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约10%(质量分数)的复合增韧剂可以使尼龙1212达到脆—韧转变。增韧尼龙1212的冲击强度大幅提高,断裂伸长率也有提高,拉伸强度并未显著降低。尼龙1212的增韧机理是由于增韧剂破坏了尼龙1212分子链间的氢键作用,增加了链段运动的能力,同时,在受到冲击作用时诱发银纹和剪切带,提高了韧性。  相似文献   
89.
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与比较分子相似指数分析法(COMSIA)研究了29种含硫芳香族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与其结构间的三维构效关系(3D-QSAR),得到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这批含硫芳香族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探讨化合物的毒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0.
运用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色氨酸 (Trp)、酪氨酸 (Tyr) ,苯丙氨酸 (Phe)和二肽 (Trp Tyr)光电离和被SO· - 4单电子氧化的过程 ,表征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自由基 ,并与丙酮光敏化生成的自由基进行了比较。三者不同之处是 ,Trp和Tyr光电离分别生成氮中心的吲哚自由基和酚氧自由基 ;丙酮光敏化除生成上述自由基外 ,在敏化Trp光解体系还观察到Trp激发三重态 ,丙酮三重态与Phe没有作用 ;在SO· - 4单电子氧化体系 ,分别在Trp的吲哚环、Tyr的苯环上加成生成加成产物 ,其中Trp尤为显著 ;Phe的光电离与SO· - 4氧化体系结果一致。在二肽Trp Tyr的光电离和光敏化体系中观察到自由基的转变过程 ,Trp/N· Tyr→Trp Tyr/O·即分子内的电子转移过程 ;而SO· - 4单电子氧化体系没有观察到这种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