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7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大尺寸人造岩心不仅可以模拟储层的非均质性、注采井网关系,还可以模拟油水在平面或者纵向上的运移规律及饱和度分布,近年来大尺寸人造岩心被广泛地应用在油气藏开发各类物理模拟实验中。为制作出与真实油藏物性尽可能接近的大尺寸人造岩心,从渗透率、孔隙结构、润湿性控制、黏土矿物添加等方面研究了其制作工艺,并研究了石英砂粒度中值、加压强度、胶粘剂用量、黏土矿物含量等对人造岩心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影响。通过介绍的制作方法实际制作了与某非均质油藏物性相似的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大尺寸石英砂环氧树脂胶结人造岩心,物性参数测定结果显示制作的大尺寸非均质人造岩心渗透率、孔隙结构等物性参数与实际油藏非常接近,可以代替真实油藏岩心进行部分模拟实验,为油藏物理模拟实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  相似文献   
62.
用石英砂强化水平圆柱池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石英砂引入水平圆柱外表面沸腾的水中,系统地研究了不规则固体颗粒粒度、初始埋深及热地弯曲表面池沸腾换热的影响。换热表面的材料为不锈钢,固体颗粒是粒率为0.4 ̄1.2mm的石英少。实验表明,在充分流化的条件下,在水平贺柱外表面沸腾的水中引入非均匀凿度的固体颗粒可以明显地强化换热。在相同的壁面过热度下,其热流密度一般是不加石英砂时的2 ̄4倍,但在固体颗粒被充分流化前,换热效果会出现短时间的恶化。与平换  相似文献   
63.
在液隔电极式压电传感器的构造中,石英表面与溶液直接接触,而石英表面PH〉2溶液的溶液中带负电荷,因此可以吸附阳 型表面活性剂分子。本文以ESPS方法实时监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二苯基溴化铵在石英晶体表面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64.
随着石英体波谐振器向小型化和高性能方向的发展 ,控制晶片中的模式耦合问题便成了保证晶振性能的关键 从R .D .Mindlin的两维方程入手 ,分析了AT切石英晶片中的振动模式 首先得出了无穷大晶片中的色散关系 ,继而又得到了矩形晶片振动频率和长厚比 (晶片的长度与厚度的比值 )、宽厚比 (晶片的宽度与厚度的比值 )之间的关系 ,并与实际生产中所采用的数据进行对比 ,符合得十分好 最后以计算结果为指导 ,举例了一种 4MHz谐振器的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65.
将石英谐振器分别假设为正交各向异性体和各向同性体 ,利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失稳时临界力的计算和分析 ,得出了传感器结构稳定性与谐振器厚度及支撑条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了改进 ,并对单、双膜片结构传感器的各种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传感器由单膜片结构改制成双膜片结构后 ,其非线性误差、滞后误差、重复性误差和蠕变误差普遍降低 ,滞后和重复性指标的提高尤为显著 ;另外 ,双膜片结构传感器的抗偏载及横向冲击能力大大增强 ,可靠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6.
从石英谐振器的等效电路出发 ,推导了石英谐振器的串联谐振频率ωs 和并联谐振频率ωp,并指出了石英谐振器与ωs、ωp 有关的阻抗特性  相似文献   
67.
表面活性剂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损失是降低其驱油效率的重要因素,降低表面活性剂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量可提高其驱油效率.热采添加剂是一种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它的胶束溶液常应用于稠油油藏的蒸气吞吐或蒸气驱中.本文对胶束溶液中热采添加剂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及醇对吸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0℃时,热采添加剂在石英砂表面的吸附达到平衡需要20h,吸附等温线不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线,平衡吸附量为1.8mg/g砂.醇可使吸附量降到0.8mg/g砂以下,且醇分子量低,分子中羟基数多,加入量大,吸附量低.  相似文献   
68.
压电石英晶片灵敏度分布规律及其跟踪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压电测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减小横向干扰,应用坐标变换矩阵对压电石英晶片灵敏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理论研究,给出了在新坐标系中的压电系数矩阵d'=adα-1通用公式,并解出 Y0°,AT,BT等切型的压电系数矩阵和Y0°切型切向灵敏度分布规律。同时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应用微机控制的灵敏度分布规律连续跟踪检测系统,并用其对Y0°切型晶片切向灵敏度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69.
文中考虑厚度一切变波(TS波)与厚度─扭曲波(TT3波)的耦合模型,计入电极质量负载和压电效应的影响.注意矩形有限电极和电学短路的边界条件,按照确定弹性波特性的方程组,计算了AT切石英谐振器的频谱分布.分析了寄生振动随谐振器参数不同的变化机制,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Here we pres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Vp) of muscovite-biotite gneiss from Higher Himalayan Crystallines (HHC) at the temperature up to 950℃ and the pressure of 0.1―400 MPa. At 400 MPa,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 600℃, Vp decreases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t the rate of (Vp/T)p -4.43×10-4 km/s ℃.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600―800℃, Vp drops significantly and the signal is degraded gradually due to the dehydration of muscovite and α-quartz softening. When the temperature rises from 800℃ to 875℃, Vp increases and the signals become clear again as a result of the temperature going through the β-quartz range. The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dura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en temperature is above the dehydration point of biotite. During the first 30 h at 950℃, the Vp decreases substantially from 5.9 to 5.4 km/s and the signal amplitude is attenuated by more than 80%. After the 30-h transition, the Vp and the amplitude of ultrasonic wave signals become steady. The decrease of Vp and attenuation of the signals at 950℃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breakdown reactions of biotite. The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the breakdown of muscovite and/or quartz softening can contribute to the low seismic wave velocity in thickened quartz-rich felsic-crust such as what is beneath southern Tibet. Additionally, α-β quartz transition generates a measurable high seismic velocity zone, which provides a possibility of precisely constraining the temperature in the upper-middle continental crust. Our study also demonstrates that duration is a key factor to obtain credibl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