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通过电位滴定曲线及静态吸附法等测定强碱弱酸型两性树脂在不同pH及不同盐浓度的条件下吸附电解质机理.主要结果是pH≤2时,以离子交换为主,pH2→7时由于内盐键破裂而等当量吸附阴、阳离子作用逐步增强,pH≥7时则以内盐键破裂而吸附离子为主,在有多种反离子存在时则同时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在这种pH范围的离子选择性显著大于在pH7以下范围。本文还就吸附机理如何指导生产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通过羧甲基纤维素 (CMC)接枝大分子季铵盐———环氧丙基三辛基氯化铵 (EPTO) ,合成新型水溶性两性纤维素衍生物 (TOPCMC) .确定了以环氧氯丙烷、三辛胺合成EPTO的最佳条件 :用与三辛胺等体积的乙醇作介质 ,反应温度控制在 73℃左右 ,反应时间为 5h .还研究了EPTO用量、碱的种类、介质组成等对CMC季铵化的影响 .并对原料CMC及产物TOPCMC的IR ,DTA及X射线衍射图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53.
以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磷酸钠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试验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羟基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本文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规范;并且对该产品的表面张力、泡沫力、电导率、临界胶束浓度、pH值和游离氯含量等物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  相似文献   
54.
对两性聚电解质在棉织物直接染料固色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两性固色剂的合成与应用。通过改变浓度、温度、时间、pH值、特性粘度、单体配比等影响因素来考察它的固色性能,结果证明该两性水溶性高分子固色剂能有效提高色织物的各项牢度特别是湿摩擦牢度。  相似文献   
55.
以大孔强碱树脂为母体树脂,用硫酸进行磺化反应,合成两性树脂.考察了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找出了较好的合成条件,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两性树脂显示了较好的硬水软化能力和热水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56.
烷基酰胺磷酸酯甜菜碱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磷酸二氢钠,环氧氯丙烷和N,N-二甲基-N‘-脂肪酰基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烷基酰胺磷酸酯甜菜碱,对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品的两性特征,泡沫性能,分散力,润湿性能,乳化性能,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临界溶解温度等物化性能进行了测试 。  相似文献   
57.
新型含硼两性表面活性剂REAB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 1 溴十二烷与二乙醇胺烷基化合成N、N 二羟乙基十二烷基胺 (REA) ,再与硼酸酯化合成了一类新型含硼两性特种表面活性剂 (REAB) .其在pH值 6 .6~ 9.1范围内显示两性特征 :在pH值 5~ 11范围内表面活性优良 ,CMC为 1.0 34× 10 -3 mol/L、γcmc为 2 5 .6 8mN/m ;其具有中等的泡沫性能 ,且具有优良的抗静电效果  相似文献   
58.
本文测定了四种两性表面活性剂(BS-12,OB-2,LAB,LAO)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等电区,发泡能力,润湿性,乳化作用,Krafft点和增稠性能,探讨了化学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59.
为研制耐温稠油降粘剂,以丙酮作溶剂,采用氯乙酸法合成了氧乙烯链节数分别为4、6、8、10、15的5种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乙酸盐(以OPC-n表示,其中n表示氧乙烯链节数),评价了这些表面活性剂对取自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的7种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结果表明,OPC-8的降粘能力最好,当质量分数为0.03%~0.1%时, 7种稠油的降粘率均高于90%。该降粘剂具有较高的耐温能力,在300℃下加热3h,其浓度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对特稠油和超稠油的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利用新建的 Fe(OH) 3 溶于 8mol.L-1新制的热浓的强碱溶液 ,粗略估计 F e(OH) 3“稍显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