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257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仙菜科Ceramiaceae海藻作为红藻门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科级以下分类系统、系统演化和物种数目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比较大,仙菜科的分类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文梳理目前国际与国内仙菜科分类学上的各种变动与争议,总结该科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概述分子标记在仙菜科系统发育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  相似文献   
122.
雾霾中污染物成分复杂,单一评价某类污染物无法评估其综合毒性。为了快速、准确和全面地评价雾霾的综合毒性,选用微藻叶绿素荧光法进行生物毒性评价。以蛋白核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为实验藻,以供暖期的雾霾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溶液吸收法和滤膜称重法采集雾霾吸收液和总悬浮颗粒物(TSP)。利用水样荧光检测仪检测微藻在受到雾霾吸收液和总悬浮颗粒物浸出液胁迫时的各荧光参数(Y(Ⅱ),NPQ,qP,ETR,F_v/F_m)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在受到外源性雾霾暴露时表现较敏感,荧光参数下降明显,尤其是参数NPQ在重度污染两天的雾霾吸收液的影响下分别下降46.3%和40.2%,而铜绿微囊藻只有在总悬浮颗粒物浸出液干扰下才有明显的表征。因此,选择蛋白核小球藻的NPQ参数作为雾霾生物毒性的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3.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蓝藻水华的暴发,生物方法控藻在有效应对蓝藻水华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在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中存在大量溶藻细菌,其溶藻能力与群体感应作用紧密联系.溶藻细菌通过群体感应调控胞外溶藻物质的分泌,从而实现对蓝藻水华的控制.通过对溶藻菌群体感应系统、蓝藻自身的群体感应及菌藻关系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探讨溶藻细菌群体感...  相似文献   
124.
三维荧光分析O3和UV-C处理铜绿微囊藻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维荧光色谱(EEM)研究O3和UV-C处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过程中胞外溶解性有机物(EDOM)及胞内溶解性有机物(IDOM)的荧光特性变化,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处理的铜绿微囊藻的胞外荧光物质以类蛋白质物质为主,胞内以类蛋白质和类氨基酸物质为主;定量分析采用区域积分方法,经过处理之后,胞内、外类蛋白质峰和类腐殖质峰强度均有变化,不同氧化剂处理过程中各个特征荧光峰的变化趋势不同,存在不同的反应机理,其中,中等强度UV-C对藻类荧光有机物降解效果显著,低浓度的O3对藻类荧光有机物降解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5.
阴离子加聚对聚合氯化铝铁混凝除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微污染水中藻细胞、浊度物质的去除,研究阴离子加聚对聚合氯化铝铁溶液形态分布和混凝除污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磷酸根、硼酸根、活性硅酸三种阴离子的加聚效果。结果表明,以磷酸根加聚的聚合氯化铝铁混凝效果最好,最佳加聚量为5%-10%;过量加聚阴离子会降低聚合氯化铝铁的混凝效果,原因是降低药剂水解聚合物的正电荷总量,从而抑制了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机制的除污作用,使藻细胞、浊度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6.
Molecular insights into the novel aspects of diatom biolo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atoms are unicellular photosynthetic eukaryotes that are thought to contribute as much as 25% of global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spite of their ecological importance in the worlds oceans,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bout the novel aspects of their biology. Recent advance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gene transfer protocols, are now allowing the genetic dissection of diatom biology. Notable examples are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is for the silica-based bioinorganic pattern formation of their cell walls and for elucidating key aspects of diatom ecophysiology. The potentiation of current research will allow an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diatoms to construct submicrometre-scale silicon structures for the nanotechnology industry and will reveal the molecular secrets underlying their ecological success. Received 29 March 2001;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31 May 2001; accepted 31 May 2001  相似文献   
127.
对宝钢水库(原水)与配水池(工业水)中的生物本底,特别是藻类及丝状真菌的季节性分布和了初步研究,对存在的高等植物、藻类、丝状真菌等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发现各类生物分布的变动与的季节性变化直接相关,并以这些生物的生长状况为指标对宝钢水体水质的2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开展抑藻杀菌的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8.
129.
根据复杂网络(CNs)理论初步建立三峡流域的水华暴发动力学模型,利用水华暴发的三类因素建立起水华暴发CNs无边接连基本模型图,参考实际水域水华暴发因素设定各节点子节点范围,建立各节点的边连接,从而初步建立水华暴发的CNs模型.模型中代入2007年春季嘉陵江、长江和2002年乌江"黑潮"8月份乌江渡水库监测数据,计算得出两个区域水华暴发CNs模型的平均路径长度L和聚类系数C,发现发生水华的流域平均路径长度L越小流域水华暴发的可能性越大,且现场监测数据与CNs理论结果相符.同时,水华暴发流域的聚类系数比未暴发流域小,表明水华暴发前后聚类系数C是一个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过程.因此水华暴发周期内(暴发前期、暴发时期、消退期),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是先增强后减弱再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0.
The effect of extracellular carbonic anhydrase (CAex) on st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in algae is still unclear.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and algal growth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the membrane-impermeable CA inhibitor acetazolamide were compared in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and Chlorella vulgaris. The CAex of both algal species contributed about 9‰ of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and exhibited a dosage effect. Therefore, evidence in vivo that CAex leads to a larger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of algae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