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3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452篇
系统科学   123篇
丛书文集   275篇
教育与普及   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00篇
综合类   10433篇
自然研究   1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605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80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568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40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380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50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大型电站锅炉主蒸汽温度的模块化阶梯式动态矩阵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淮南平圩电厂#1锅炉主蒸汽温度难以自动调节的问题,在充分了解系统特性、综合考虑各个扰动因素后,作者引入10个影响因素,提出了采用模块化、阶梯式动态矩阵控制方案,成功地解决了该厂2008t/h锅炉主蒸汽温度难以自动调节的问题,使其控制指标达到540±3℃之内,优于国家标准540±4℃.这一实施方案能解决大惯性、大时延及多扰动系统控制问题,具有在线辨识、滚动优化和实时反馈等优点.  相似文献   
22.
热连轧精轧机组温度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实际生产数据入手,研究了温度模型设定精度的现状及设定精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消化了原来的温度模型程序并将其移植到微机上.经大量的离线统计回归分析,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温度模型改进方案.该改进方案的思路同样适合其他热轧生产线.  相似文献   
23.
通过实测室温确定住宅的自然通风状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住宅自然通风状况的研究有助于住宅设计,使之更加有利于改善空气品质和节能。通过分析比较实测室温和模拟室温,根据状态空间法逐时确定出房间的通风换气频率。并以北京市的3户住宅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计算结果的有效性,模拟室温的计算误差满足精度要求;计算通风换气频率一般小于10h-1,但最高可达50h-1,同时,计算通风换气频率的变化表现出了风压和住户调节行为的影响。故计算通风换气频率大体上符合住宅实际的自然通风状况。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以谢桥主井为例,从冻结壁强度、变形、工作面底鼓和超前位移及冻胀压力等几方面.分析了深厚表土立井强化冻结施工对防止冻结管断裂和外层井壁破坏的机理.给出了强化冻结施工适用条件.并提出了按井帮温度进行强化冻结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5.
利用室温磷光研究了钯卟啉 (Pd- TAPP)与 ct DNA及 SDS的相互作用特征。 SDS通过静电缔合及尾链保护增强 Pd- TAPP磷光强度 ;Pd- TAPP通过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结合于 DNA的沟槽区 ,缔合常数为 4.37× 10 5L· m ol- 1 (bp)。平均一个钯卟啉分子与 4~ 5个核酸碱基对相互作用时 ,核酸表面的钯卟啉分子达到饱和 ;然后卟啉分子开始聚集组装 ,激子相互作用导致激发光谱分裂 ,聚集缔合常数为 0 .5× 10 5L· mol- 1 。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镇苑小区采暖情况的跟踪调查及数据采集,找出了供暖系统不热的原因,据此对系统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27.
介绍用TP_(801)微机控制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分子量的有关原理和技术,与传统的用贝克曼温度计测△T方法相比,扩大了测量范围,提高了精密度,工作条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8.
沥青针入度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针入度指数P1的历史,探讨了P1的应用基础和适用范围,P1应用基础是沥青的针入度的对数与相应的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这一假设,中国的规范中P1是根据一个不同温度下的针入度回归出来的,不同于欧洲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与分析发现,如果根据中国的规范方法计算P1,P1受是否预冷、温度及温度个数等因素的影响,针入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变化会引起P1更大的波动,回归时很高的相关系数并不能说明由试验数据回归的P1是可信的,由于改性沥青的针入度的对数与相应的温度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P1用于评价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9.
通过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 ,发现纯西辉长岩周围烃源岩具有有机质含量极低、高熟和裂缝发育以及油气比较丰富等特征 .研究表明 ,其根源是辉长岩形成的特殊温度场、压力场和地球化学场 ;辉长岩形成的异常高温大大促进了烃源岩热演化 ,并提高了生烃量 ;高压产生的大量裂缝为烃源岩排烃和油气聚集提供了通道和储集空间 ;而辉长岩带来的深源氢对烃源岩起到加氢作用 ,扩大了生烃量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