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47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潇河灌区经济发展历程的总结,就影响灌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灌区经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节水灌溉远程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通信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搞要:介绍一种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平台,采用三级结构的计算机远程控制节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计算机,通过通信控制器(现场服务器FCC5000)远程控制灌区阀门,实时采集各种数据,以实现节水灌溉目的.  相似文献   
13.
豫北地区蒸发能力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典型观测站实测资料系列,分析了豫北地区近四十年来降水量和蒸发能力(水面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并利用相关分析技术,分析了蒸发能力(水面蒸发量)与风速、温度、湿度、日照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地区近四十年来蒸发能力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影响山丘区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日照、降水量和湿度、风速,而影响平原区蒸发能力的主要因素为风速、湿度和日照、温度。这一重要的科学发现,不仅澄清了以前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于重新核定更科学的灌溉定额和制定更合理的灌溉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补充供水对半干旱区旱地春小麦水分亏缺的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大田试验设11个水分处理,包括不灌溉(对照)和灌1、2次水、灌时期分别为春小麦三叶期、拨节期、抽穗斯和开花期。试验结果表明:三叶期灌溉的4个处理消除了苗期水分亏缺,通过提高小穗和数穗粒数而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15.
要在我国发展节水灌溉,一是要提高人们对节水灌溉的认识;二是各地水利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节水灌溉进行科学规划;三是积极筹措和用好节水灌溉资金;四是完善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体系,强化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南阳农业灌溉远程工程分析及管理决策系统设计及其数据库的预建。系统利用Internet,采用编程语言ASP与管理数据库SQLServer2000,使用一些特别的对象集合如ActiveDataObject(ADO)来进行连接;数据库预建从系统设计出发,在设计方法上按软件工程学的软件设计基本方法———原型化设计方法,在充分考虑三级模式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对数据库进行标准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位山黄灌区下游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地下水强烈开采,已形成大面积的漏斗区.为了该区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应对该区域水资源施行统一管理、地下水的合理调控、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和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丘陵山区节水灌溉工程自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工业控制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及ADAM智能模块等设备共同构成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在丘陵山区节水灌溉工程中的应用.该项目已在江苏省宜兴市茗岭丘陵山区得到了实施。  相似文献   
19.
生物有机肥对盐渍土壤水盐动态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对不同类型盐渍土壤(设施次生盐渍土、滨海盐渍土)水盐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不施肥、化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化肥(比例为1∶1))处理对盐渍土土壤含水率、电导率、盐分离子组成变化和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b)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电导率最低,其次为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c)对于设施次生盐渍土,与化肥处理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分别降低了23.63%和15.60%;(d)对于滨海盐渍土,与化肥处理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分别降低了22.34%和10.32%;(e)番茄收获后,设施次生盐渍土各处理的NO_3~-和SO_4~(2-)在土壤盐分中的占比降低,滨海盐渍土各处理的Na~+、K~+和Cl~-占比降低;(f)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最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其次是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设施次生盐渍土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番茄产量最高,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增产165.5%;(g)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设施次生盐渍土的作物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而单施化肥则可能会造成作物绝产;(h)施用化肥虽然提高滨海盐渍土的作物产量,但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关中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农田水利纠纷已成为当时的社会问题之一。通过对民国《陕西水利月刊》中记载的18起水案分析,认为民国前期该地区的水利纠纷频繁发生,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其原因与当时自然降水量不均、农田水利的分布及灌溉条件、新旧用水制度交替、民众的生存压力、不科学的灌溉意识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