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40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说是初唐文学向盛唐文学转变的一个关键人物。他位居清要,工诗能文,对盛唐文学的到来做了文化上的准备,又以其创作开拓了盛唐诗歌发展的道路。张说现存诗歌有明显的发展脉络:他早期的诗歌多羁旅行役、留恋山水之诗,情感率真质朴,显示出兴盛的气象,描写细致生动,以巧思丽藻见胜。中期是张说诗歌创作的高峰,题材多样,内容充实,风格清健,引人注目,体现了由初向盛唐过渡的特点。张说后期的诗歌主要是奉和应制、留恋光景之作。张说的诗歌,不仅题材丰富,艺术卓越,而且各体亦工,以其一生的工业所充实的创作实践为盛唐诗人作出了表率,并昭示了盛唐文学的新风貌。他事实上成为盛唐文学的一位开路人。  相似文献   
62.
从钱学森、许国志、吴文俊和华罗庚的教育背景提出他们早年的经济学、管理学情结,因而在20世纪50年代积极投身中国管理科学和数量经济学的开创.吴文俊充当博弈论方向的带头人,深入对John von Neu-mann和John Nash的核心理论进行修补.他见机早、水平高,享有"超前-超然"的地位,成果达到"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的境地.  相似文献   
63.
今文经学自东汉迄清曾长期迁延不彰,却忽从乾嘉朴学中一飞冲天、一呜惊人,形成常州学派,僭越考据学主导地位,影响后世政治思想、文化学术和社会意识形态。何以如此?从学术自身看,这是乾嘉汉学的固有缺陷与今文经学之公羊学说长期摩挲的结果,而庄存与正是此时今文经学复兴的揭橥者。  相似文献   
64.
五代吴越国吴仁璧沉江事件和钱鏐礼贤下士之风颇为扞格,故考索吴仁璧被沉江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疑难问题,并分析吴仁璧和钱鏐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认为此事件说明钱鏐对文士的宽容和理解还不够,但不能由此否认钱鏐的礼贤下士之风及对吴越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65.
鎴樺浗鏃舵湡鐨勯噸鍐滃璇存湁涓や釜涓嶅悓鐨勪綋绯讳竴鏄互銆婂晢鍚涗功銆嬨€併€婄瀛愩€嬩负浠h〃鐨勬硶瀹堕噸鍐滃璇?涓€鏄互銆婂悤姘忔槬绉嬨€嬩负浠h〃鐨勪紶缁熼噸鍐滄€濇兂.鍟嗛瀰鍙婂晢闉呭娲剧殑閲嶅啘瀛﹁,闆嗕腑瑙佷簬銆婂晢鍚涗功銆嬬殑鏈夊叧璁鸿堪,骞惰姒傛嫭涓?鍐滄垬"鐞嗚.銆婂悤姘忔槬绉嬨€嬬殑閲嶅啘鐞嗚,鏄タ鍛ㄩ噸鍐滄€濇兂鐨勭户缁拰鍙戝睍.  相似文献   
66.
缘起劳模吴如捐献奖金事件的报道,引发如何对待劳模的奉献精神和善待劳模的思考,认为倡导劳模讲奉献不讲索取与社会善待劳模并不矛盾。结论是:合理的物质利益是一切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思想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  相似文献   
67.
关于《上山采蘼芜》一诗的鉴赏,一直存在着误读。从对诗中的“蘼芜”、“好”、“姝”的考释中,可以重新确定本诗的主旨,进而对诗歌所述说的社会生活进行正本清源的理解。  相似文献   
68.
以《牧誓》难题、文王舞阵之谜的破译为突破口,结合现代天文历史年代学研究的有关成果,通过对《国语》伶洲鸠论“七律”语的细致解读,澄清了“牧野阵法”、“文王舞阵”、《武》乐三者相互关联的历史真相,揭示了存在于其中的文化意味;《武》乐之舞容、曲调也相应得到了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69.
《二十世纪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的“古代的声调理论”中有关音韵学的叙述与史实不符的有三:一是误把周捨为沈约;二是认为第一个用“宫商角徵羽”表示声调的是李登的《声类》;三是认为古人对声调调值的意识是朦胧的。  相似文献   
70.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考证陈寿祺生平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学风衍变的基本过程,并且简略地考释了《尚书大传》、《五经异义》、《三家诗遗说考》等其在辑佚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