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针对平方王油田污水特点,设计了一套多功能超细化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通过在污水中混入一定量空气,利用多相流中气液分布与传质原理,可同时解决污水水质改性、预氧化脱硫脱铁等问题,将腐蚀与水质不稳定性问题,在站内的预氧化过程中一并加以解决;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O2去除率65%以上,预氧化脱硫率100%,二价铁、总铁脱除率大于90%,污水p H值提高0.9左右,效果明显。具有较广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2.
合理井控储量是油田开发设计的核心内容,其大小直接影响采收率的高低。以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经验公式为基础,通过对公式系数的修正,建立了新的采收率和井控储量关系式;同时为增加公式的适用性,提出了以水平井与直井间的产能比来表征替换比确定井控储量的方法。最后利用南海西部8个水驱砂岩油藏标定采收率和井控储量对改进公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利用驱油效率代替原公式系数后的新公式实用性更好,能够更好地反应采收率随井控储量的变化;利用水平井与直井间产能比来表征替换比的方法在南海西部油田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3.
一种航空发动机吞砂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飞机尤其是直升机,在多沙尘区域下起飞、着陆和飞行中,动力装置往往会吸入空气中的砂粒或灰尘,影响发动机系统、部件,导致发动机推力/功率下降,燃油消耗率增加。国内外航空系统均制定规范,要求新型发动机设计定型必须进行吞砂试验。介绍了一种吞砂试验方法,阐述吞砂设备,试验用砂配比、试车程序等内容,并依据试验结果对试验方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4.
新型"井工厂"开发技术的运用使北美页岩气藏勘探开发获得巨大成功,拓宽了天然气勘探开发空间。它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源与设备利用率、缩短建井周期、大幅度提高作业效率。基于国内外文献调研及实地考察,介绍了"井工厂"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概念及特点,总结了页岩气"井工厂"开发关键技术,分析了国内外"井工厂"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国内"井工厂"实际应用情况做对比分析。并指出,我国目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钻井、完井及压裂技术等还不能完全满足"井工厂"作业要求,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井工厂"模式。因此,建议树立全过程"降本增效"理念,借鉴吸收苏里格模式及海洋平台丛式钻井理念,制定页岩气"井工厂"作业的健康安全准则与环境污染评估体系,大力研究与发展"井工厂"配套智能化设备及技术,以期对页岩气及其他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为探究考虑颗粒间相互作用的高压管汇冲蚀磨损机理,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高压管汇固液两相流的速度、压力、湍动能和湍流耗散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25组仿真,对比分析DDPM模型和DPM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工况参数、空间夹角、颗粒特性对高压管汇冲蚀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用CFD方法对高压管汇进行冲蚀磨损数值模拟时,DDPM模型对高压管汇岐型三通冲蚀磨损的预测精度好于DPM模型;空间夹角在60°~90°时,最大冲蚀集中在三通相贯线和相贯线两侧面;空间夹角在30°~45°时,最大冲蚀集中在三通相贯线处;随着颗粒形状系数减小,流速4 m/s到12 m/s,冲蚀速率逐渐增大,最大冲蚀速率变大1.4倍,并在流速最大时达到峰值;结论可为高压管汇结构优化和剩余服役寿命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6.
王囡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185-8189
由于采用了验前信息,Bayesian方法为小子样条件下的装备试验与评价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从而在装备试验与评价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验前信息具有多源性及主观性,当采用其进行Bayesian统计推断时,可能会导致Bayesian统计推断的结果偏差较大,使得决策风险增加。因此,研究Bayesian方法中验前信息的可信度显得至关重要。在现场试验样本信息已知的前提下,给出了验前信息可信度的定义,提出一种基于异常值检验的验前信息可信度计算方法,并基于Matlab数学软件,通过仿真思路实现了算法求解。最后,以某雷达探测距离试验为例,证明方法具有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87.
李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991-2994
随着秦家屯油田大面积开发,油水井套损的趋势逐渐加重,根据研究区15口套损井的情况,从区块分布、岩性、射孔、固井质量、腐蚀情况、注水开发等不同方面进行统计,找出相应的规律,结合秦家屯油田油藏开发概况,得出泥岩吸水膨胀、蠕变及滑动造成套管损坏是秦家屯油田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其它因素加剧了套管损坏的程度。套损原因的明确,为后期预防与治理套损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神木气田双110井区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井位部署及跟踪调整难度极大。2017-2019年长城钻探公司与长庆油田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发挥联合开发优势,以双110井区为目标,坚持地质工程一体化,精细地质研究,优化井位部署。为了保证开发效果,从地震、测井、录井、岩芯、试气等资料入手,开展构造特征、沉积相特征、砂体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研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优选含气富集区。在井型、井网论证的基础上,优化井位部署,最终实现“少井高产”。共完钻直/定向井208口,对比方案少钻37口井,静态I+II类井比例达84.0%,部署完成水平井15口,平均水平井长度1 433.5 m,砂岩钻遇率83.3%,获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9.
 自2008 年中国首次在青藏高原祁连山冻土区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 木里煤田三露天井田已成为研究热点地区之一, 但对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及保存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尚浅, 阻碍了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通过对三露天井田天然气水合物钻孔实际资料的统计, 分析了井田构造格局, 提出了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过程, 综述了构造对其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天然气水合物是由烃类气体聚集成藏后随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而抬升进入温压稳定带后形成水合物藏;2)研究区的构造分区分带性控制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平面上的展布规律, 构造运动决定了中侏罗煤系的沉降-生烃史和温压稳定带的形成, 构造形态则可以为烃类气体的聚集提供通道、盖层及储存空间, 而后期构造作用又会对前期形成的气藏及天然气水合物藏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90.
系统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是改善低渗碳酸盐岩气藏进入开发中后期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该类气藏进入开发中后期地质、生产动态以及开发方式上相对于早期的变化,围绕气田挖潜与提高采收率,梳理了该类气藏在面临侵蚀沟槽发育、储层低渗非均质性强、低压低产井多等特征时,剩余储量挖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井网完整性评价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在复杂岩溶储层描述、低渗气藏精细动态评价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以"沟槽挖潜、井网优化、增压开采、排水采气"为核心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思路与对策,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M气田。结果表明:M气田可新增动用储量220.3×10~8 m~3,增产气量303.4×10~8 m~3,提高气田采收率6.8%。研究结果对国内同类气藏的开发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