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This paper uses SHDOM (Spherical Harmonics Discrete Ordinat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nadir 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of the cumulus and stratocumulus fields at the wavelengths of 0.67 μm and 2.13 μm, and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cloud inhomogeneity on BRDF. The cloud fields are adopted from 13RC Phase Ⅱ, which are used to compare 3D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 field has 6% abnormal BRDF values (BRDF〉1) with the increase of solar zenith angle. Further analyses show that grid cells whose BRDF is greater than one gather together at the local trough of the top of cloud. These regions can receive not only the direct incident solar beam, but also the beam scattered by the higher cloud of its neighborhood. Hence, the BRDF of those regions is enhanced. The abnormal BRDF phenomenon shows that the cloud inhomogeneity can result in inconsistency between satellite observation and plane parallel theory, implying that the reflectance observed by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is maybe enhanced by the cloud 3D effects. Thus one should take this fact into account when using the product retrieved by these data. The dominant solar zenith angles are quite large in the mid-high altitude area, and the impact of cloud inhomogeneity on these areas may be more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52.
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成熟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沙四段上亚段有效烃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2套有效烃源岩的FAMM分析成果,对其成熟度进行了重新评价.结果表明: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越好,镜质体反射率抑制程度越强;沙三段下亚段有效烃源岩的真实成熟度一般应在0.56%~1.01%,沙四段上亚段有效烃源岩的真实成熟度一般应在0.58%~1.30%.  相似文献   
53.
使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了钼/硅多层膜的反射率随膜层数、波长及入射角等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极紫外波段,存在中心波长为13.3 nm和17.2 nm两个峰值反射波长,反射率分别达到73.1%和53.7%;两中心波长的最佳镀膜层数分别为80和60;两中心波长在入射角小于8°的近正入射情形均存在一个反射率曲线平坦段.  相似文献   
54.
格尔木地区沙尘气溶胶漫反射光谱分析显示该地区沙尘气溶胶反射光谱的一阶导数曲线分别在波长430,560 nm处存在两个明显的特征峰值,可用于指示粉尘样品中的赤铁矿和针铁矿的相对含量.红色、橙色和黄色反射率随赤铁矿和针铁矿可见光谱一阶导数特征值增加而增大,而蓝色、紫色和绿色反射率则相应减小,表明赤铁矿和针铁矿是格尔木沙尘的重要致色矿物,对沙尘气溶胶光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格尔木地区沙尘气溶胶中赤铁矿和针铁矿相对含量变化受沙尘过程影响,沙尘天气时赤铁矿和针铁矿可见光谱一阶导数特征值明显增高,指示铁氧化物的相对含量增高.赤铁矿和针铁矿可见光谱一阶导数特征值及两者比值在不同地区粉尘样品中有很大差异,表明赤铁矿和针铁矿可见光谱一阶导数特征值及两者比值具有较强的源区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5.
采用3种自制氯代荧光素染料上染锦纶织物,考察了染液pH值对染色织物的K/S值的影响,探讨了染色织物的K/S值、最大反射率及荧光强度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大,氯代荧光素染色织物的K/S值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染色织物的最大反射率及荧光强度均与K/S值呈现很好的负相关性.与荧光素染色织物相比,氯代荧光素染色织物的最大激发及发射波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且染色织物的颜色包括荧光黄色、荧光橙色及荧光红色.  相似文献   
56.
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Cofrel粉末药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工神经网络(ANN)解析Cofrel药品的近红外(NIR)漫反射光谱, 实现了对其有效成分磷酸苯丙哌啉的精确快速定量测定. 设计了最好的ANN模型. 分别讨论了输入层和隐含层节点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用HPLC法的测定结果作为标准, 磷酸苯丙哌啉浓度预 测值的相对误差RE (%)<4.0%, 可以应用于Cofrel药品实际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7.
一种新型双频带电磁超介质吸波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双频带特性的电磁超介质吸波材料.在微波段9-18 GHz利用自由空问法对材料的电磁特性即:反射系数S_(11)和透射系数S_(21)进行测量.透射系数S_(21)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小于-15 dB;反射系数S_(11)在9.5 GHz和16.5 GHz附近分别为-16 dB和-12 dB.透射系数和两个频率点的反射系数的实验测量值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显示了该材料具有非常强的双频带吸波特性.  相似文献   
58.
报道一种环境水体中氨氮测定方法.采用奈斯勒试剂处理的分子筛吸收环境水体中的氨氮,形成NH2Hg2IO固相显色体,反射光谱法直接测定.探讨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及测定条件.该方法快速、简便.线性范围1~8μg·mL-1,检测限达0.1μg·mL-1,用于地表水和污水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9.
选择福州市区东部面积近300 km2的区域作为研究区,基于地表反射率模型,对2013-2016年研究区内所有的有效像元进行拟合,重构时序数据集,并通过原始影像与实测光谱对拟合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拟合结果与原始影像在蓝、绿、红、近红外波段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可见光波段均方根误差在0.01左右,近红外波段略高于0.02;拟合结果能清晰地表达不同类型植被的物候差异,与原始影像、实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均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基于重构的数据集,可以保证选择相同时相的数据进行年度植被变化监测,进一步提高植被动态变化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0.
在直流电场下,将柔性氧化铟锡聚酯(ITO-PET)膜浸于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电聚合,从而在柔性膜表面实现聚合物的凹凸结构。文章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不同聚合物浓度稳定的胆甾相液晶形成的聚合物网络的织构和形貌,并对其反射光谱及阈值电压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出了表面凹凸结构对双稳态胆甾相液晶显示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