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0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南京市绿地结构变化的遥感监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数量、结构与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通过对南京市1988年、2000年和2002年3个时段的Landsat/TM遥感影像加工处理,将绿地景观分为生态绿化用地和农业用地,并通过景观指数的方法对其在15年间的景观格局和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8-2000年,南京市绿地景观总面积增加9.60%,斑块数减少,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形状趋向简单.聚集程度增加,总体破碎程度下降.而不同绿地景观类型变化不同:农业用地面积增加12.80%,在城区外围大规模聚集分布,破碎程度较低;生态绿化用地面积减少3.60%,小面积斑块数量大幅减少,景观形状变得更加规则,主要生态绿化用地斑块形成"孤岛"分布,破碎度呈下降趋势,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下降,绿地生态质量下降.与2000年比较,2002年城市生态绿地面积减少0.63%,农业用地减少14.60%,生态绿地景观趋向于面积较大的斑块数量减少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所处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应用灰色理论研究南京市城市化进程对耕地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及预测模型 ,研究了南京市十年来城市化过程中耕地数量的变化 ,分析了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社会因子 ,并对南京今后耕地数量的变化进行了预测 .通过本研究 ,发现所有因子中各郊县人口对耕地数量的变化影响最大 ,其次是全市非农业人口数 .这些研究为南京城市建设规划及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本文在综述城市的震、水、风、火四大灾种后集中研究了城市的新致灾源,并给予新致灾源的风险谱分析;提出了事故灾害的偶然性及潜在的必然性,从而提出了富于哲理的灾害方法论;作为一种战略构想本文还提出了一个对城市综合减灾有指导意义的规划草案。  相似文献   
84.
城市化动力因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初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两个必要前提:(1) 可供给城市消费的粮食及工业原料;(2)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进入发展阶段,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而在现代城市化阶段,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主要因素。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980年~1988年期间河北省城市化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认为该时期影响河北省城市化的因素依次为:人均工业产值>农村总人口>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粮食产量>商业,表明河北城市化正摆脱初级阶段步入发展阶段,但远未达到现代城市化阶段。工业化是该时期河北省城市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16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对南京市土壤重金属Pb、Za、Cr、Hg、Cu的污染状况作了调查评价.研究发现:南京近郊重金属污染以汞和锌为主,江宁县附近为污染重区,并对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评价的3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污染比较严重的是受人为影响比较大的菜地和水田.也从重金属污染的时间变化中说明随着南京城市化的进程的发展,南京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增加,城市化加剧了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86.
本文分析了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畜牧业将成为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接着分析城市化是如何影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阐述了城市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城市化道路。最后,论述了西部大开发给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从而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7.
良渚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著名的考古学文化之一,理应受到重视和保护。但是,遗址保护区的建立与城镇化进程之间却产生了悖论:一是遗址保护政策对农民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如限制建房是保护区内村民的一大心病,同时,保护区产业发展受限,经济收入增长缓慢;二是遗址保护区内村民对遗址保护的对立情绪,既有对“限制”措施本身的抵触,也有对沟通诉求渠道缺乏的不满。城镇化与文化遗址保护契合点的寻找,需要从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具体措施的不断完善这两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88.
文章选取天山北坡的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城镇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49~2010年的流域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将流域的城镇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年~1965年,城镇化水平整体较低并处于下降趋势;第二阶段为1966年~1978年,期间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仍为负值但有小幅度的提升;第三阶段为1979年~1990年,城镇化水平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第四阶段为1991年~2010年,城镇化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呈波动增长且增长缓慢。根据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提出影响城镇化水平发展的因素,以期为当地部门提供有效的城镇发展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9.
南阳地区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是河南省距离省会郑州最远地区之一,是典型的行政经济边缘区,城镇化水平很低,经济不发达。本文在阐述城镇化及评价标准基础上,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南阳地区城镇化现状和南阳地区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推进南阳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90.
西部地区城市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给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抓住机遇,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对西部地区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化现状与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了西部地区城市化应选择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