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7篇
系统科学   94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110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01.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大运量、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笔通过对大城市所面临的交通问题,以及轨道交通特点及其适用条件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大城市的交通状况及对策,提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的当务之急是发展轨道交通。  相似文献   
102.
刘刚  赵健彬 《太原科技》2008,172(5):39-40
结合太原市城西路网调整规划,在对城市道路进行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对片区道路网络如何融入主城、区域内部路网的布局调整、优化以及旧城区的改造等进行研究,力图实现旧城区城市道路的调整与更新。  相似文献   
103.
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优点,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合理发展,不断完善我国城市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04.
在研究地铁波磨成因机理基础上,调研分析了现有打磨手段特点和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简易打磨方法,实现了更精准和有效的快速打磨.研制了自动化便携式多轮组打磨装置,在地铁线路上进行了打磨试验,并对地铁线路曲线钢轨波磨区段进行了添乘车厢振动和噪声测试以及波磨数据的精确测量.打磨前后的测试数据和波磨测量数据表明,打磨后的线路车辆车厢振动明显降低,打磨前出现的啸叫声完全消失,噪声明显减弱,表明所研制的打磨机对曲线段的钢轨波磨能进行有效治理,打磨效果和效率优于传统的打磨方法和装置.  相似文献   
105.
重载铁路钢轨磨耗状态下的轮轨法向接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三维弹性体滚动接触理论,对法向接触问题最小余能方程的影响系数和法向间隙进行修正,使其更适用于非平面接触问题的求解.以某重载铁路通过总重达100 Mt的CHN75型面磨耗钢轨为对象,车轮选取LMA系列原始型面,利用修正后的接触模型,研究在30 t轴重作用下的轮轨法向接触特性.结果表明:轮对横移量对轮轨接触特性影响较大,横移量在+12~+14 mm轮轨接触状态变化显著;其中,横移量在+12.9~+13.2 mm时出现两点接触,横移量增大至+14 mm时出现车轮轮缘和钢轨轨距角的接触.  相似文献   
106.
基于暴雨内涝天气对公交线路运行影响强弱的三种情形,通过实际调查(RP)和意向调查(SP)的调查结果进行效用模型估计和决策变量的敏感性分析,解析暴雨内涝下公交乘客的出行选择行为机理,得到公交乘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由强至弱)是步行时间、票价、车内时间和车内拥挤程度,以及所选出行方式的主要特点(由强至弱)是零换乘、低票价、中途易更改出行意愿和运行稳定.最后根据上述结果,从调度指挥、对信息服务、交管保障三个方面进行了暴雨内涝天气下公交应急预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7.
针对传统集中式系统结构无法满足ZPW-2000轨道电路监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在线扩展、在线维修以及系统容错需求的现状,提出了基于自律分散系统(ADS)在线技术的ZPW-2000轨道电路监测系统优化方法。在分析自律分散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构建ZPW-2000轨道电路监测系统的优化方案,提出了ADS在线技术的轨道电路监测系统架构与要素。通过案例实验分析,证明了ADS自律分散系统在线技术在在线扩展、在线维修以及系统容错方面的优势,可有效提高ZPW-2000轨道电路监测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并且增加系统扩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8.
对钢轨廓形打磨的实施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对目标廓形设计、打磨模式设计和结果验收评价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环节设计方法,开发了相关计算机智能设计程序,基于实际案例,对现场实施效果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对钢轨打磨各关键环节设计方法的优化可大幅提升钢轨打磨作业的针对性;计算机智能化设计程序的开发可大幅提升钢轨打磨方案的设计效率和实施精度; 昆明铁路局广通至大理铁路线采用智能化设计方法打磨后,小半径曲线钢轨和机车轮缘严重磨耗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场试验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9.
针对高速列车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轮轨黏着力不足的问题,基于电磁作用原理,提出一种电磁增压装置,利用电磁线圈在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吸力,增加列车黏着力。首先建立电磁增压装置基本结构模型,进行电磁吸力计算,仿真分析研究列车速度、励磁电流、缠绕线圈形状和匝数分布、线圈距轨面高度等对电磁吸力的影响。研制了电磁试验装置对模型进行试验,验证了电磁场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得到电磁吸力随速度、电流、线圈距轨面高度、线圈形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电磁增压装置能满足不同速度阶段的增加黏着力需求,并在需要时可对车轮添加反向励磁电流进行消磁。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调节励磁电流大小可实现对转向架各车轮电磁吸力的稳定控制,可有效改善列车运行平稳性,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0.
探索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站台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从乘客主体、站台特性、列车运行等3方面分析其对候车位置选择行为的影响。应用Logit模型,构建了包含拥挤容忍程度、排队长度、列车车厢满载率、走行距离、视野关注范围、出行目的等6个影响因素的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不同轨道交通乘客候车位置选择行为存在差异,拥挤容忍程度高的乘客倾向于综合列车车厢满载率和排队长度再选择候车位置,而视野关注范围小的乘客倾向于综合走行距离和列车车厢满载率再选择候车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