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首次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微过氧化物酶-11(MP-11)与Yb^3 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发现Yb^3 优先与MP-11分子中血红素卟啉环上的2个丙酸基团的羧基氧发生键合作用,而且,1个Yb^3 与MP-11分子中1个丙酸基上的羰基氧发生键合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血红素卟啉环的非平面性增加,π-π^*跃迁所需要的能量减少,但跃迁几率降低.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Zr(Ⅳ)-偶氮胂Ⅲ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配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锆贮备溶液。发现对于相同锆浓度的溶液,高酸度的锆贮备溶液中的锆与偶氮胂Ⅲ形成的化合物的吸光度(λ=664nm)要大于仅由氧氯化锆配制的锆贮备溶液中的锆与偶氮胂Ⅲ形成的化合物的吸光度。  相似文献   
33.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二1-联十六烷醇磷酸氢酯(DHP)脂质双层膜保护的金纳米粒子,并以此为探针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二价金属离子Ca2+和Mg2+与金纳米粒子表面支撑的DHP双层膜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a2+和Mg2+能够促使DHP双层膜发生聚集、融合和倒塌,并且Ca2+的作用要强于Mg2+.  相似文献   
34.
报道了一个基于NBD染料、以硫脲为反应识别基团的Hg2+化学计量器.该化学计量器在汞离子诱导下发生分子内汞促硫脲成胍反应,引起紫外吸收光谱明显变化.通过测量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可实现对汞离子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检测,检出限可达到2.35×10-7 mol/L.  相似文献   
35.
合成了一种含有亚胺基团的有机小分子传感器.它能够通过与CN-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而在水环境中识别CN-,并产生吸收光谱和颜色上的变化.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出该传感器分子与CN-的结合常数为1×106 L/mol.竞争实验表明,AcO-和其它阴离子的存在不会影响到传感器分子对CN-的检测.  相似文献   
36.
Nonstoichiometric interpolyelectrolyte complexes (NIPECs) as nanoparticles, on the one side, and nanostructured thin films with controlled architecture, deposited on some planar surfaces, on the other side, have been designed by eco-friendly techniques using strong polycations (PC) containing quaternary ammonium groups in the backbone and either strong polyanions or multicharged azo dyes.  相似文献   
3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于染料的老化研究具有操作简单、测定迅速的优点.本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红色染料-胭脂红酸经过碱、酸、光、热以及氧化还原气氛等老化过程及染料分子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胭脂红酸耐酸、耐紫外光,但耐碱、耐热性差,并且在氧化、还原气氛下稳定性不好.  相似文献   
38.
为优化缺氧/好氧(A/O)法工业污水处理工艺,提高出水水质,对处理流程中水中可溶性有机物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联合区域面积积分方法(FRI)解读A/O工艺过程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的荧光特性,分析了FRI值与COD,NH_4~+-N的相关性及SMP组成与有机质的转移代谢规律。结果表明,三维荧光的Ⅰ区、Ⅱ区与COD,NH_4~+-N浓度皮尔森相关系数均达到0.97以上;类腐殖质与类蛋白物质是该工艺SMP的主要荧光成分,类腐殖质在好氧段稳定在40×10~6 au·nm~2,其在该A/O工艺出水未能完全去除;类蛋白物质所占总荧光比例由最初的25.43%降低到2%以下,在缺氧段被大量去除。本研究可快速监测水中COD和有机物大类组分比例,为优化A/O工艺参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9.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在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了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在纳米颗粒超声分散中的应用;随着超声的进行,其紫外-可见光谱曲线上升;当超声时间达到某一值时,随着超声时问的增加其曲线反而下降.结合分散体系的TEM检测,从其粒径分布图可看到,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平均粒径先由大变小,然后再增大.定性地说明了紫外-可见光谱检测与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是一致的.预测了紫外-可见光谱在纳米材料分散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0.
用现场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以及热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的pH下中性红的电聚合过程.实验表明,聚合前的电引发作用是产生阳离子自由基,该阳离子自由基与中性红或另外一个阳离子自由基反应生成中性红低聚合物.中性红低聚合物能在较低的电位下氧化成相应的阳离子自由基,并进一步与中性红或另外一个阳离子自由基反应生成更大分子量的中性红聚合物.因此聚合前的电引发有利于中性红单体在较低电位区间的电聚合并获得好的聚中性红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