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4 毫秒
51.
为探究钢管轻集料混凝土黏结滑移过程和机理,取钢管的长度和外径为变化参数,设计4个钢管轻集料混凝土柱。通过推出试验,得到试件位移-荷载曲线和相关特征点参数。从黏结破坏强度、黏结破坏位移和位移-荷载曲线等角度分析了长细比和紧箍系数对钢管轻集料混凝土黏结滑移影响和加载过程中钢管外壁的应力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荷载-位移曲线后滑移阶段,紧箍系数越大的试件,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越大;相同长细比的情况下,紧箍系数大的试件,其黏结破坏强度大,黏结破坏强度对应的位移小;在相同紧箍系数的情况下,长细比大的试件,其相应黏结破坏强度对应的位移大;纵向应力随荷载变化正比变化;滑移过程中,钢管对混凝土有较大的环向应力。  相似文献   
52.
自生粘土矿物是砂岩中重要的填隙物,也是砂岩成岩阶段划分的重要指示矿物。该类矿物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备受关注。随着石油工业的大发展,砂岩中自生粘土矿物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以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和蒙皂石等砂岩中常见自生粘土矿物为例,从研究现状、内容和方法三方面综述砂岩中的自生粘土矿物。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认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矿物学特征、赋存状态(产状)、发育机理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等方面;薄片鉴定、染色分析、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相结合是研究砂岩中自生粘土矿物的常规手段,目前亟待发展特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储层的非均质性,以塔里木H油田东河砂岩发育的夹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依据岩性划分夹层类型,总结不同类型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该地区夹层测井识别标准。在岩心归位、测井曲线校正的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法对研究区各单井进行储层参数解释,从而对研究区各单井进行夹层识别和类型判定,并与岩心观察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东河砂岩中,上部夹层发育密集,以钙质夹层和钙泥夹层为主;下部夹层发育较少,以泥质夹层为主。夹层测井识别标准具有可行性,识别夹层的准确率大于90%,类型判定的准确率大于85%,可以广泛应用于全区非取心井,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和剩余油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深部气层和干层的区分是常规测井解释的一个困难问题,文中依据东濮凹陷深层试采资料,并参考诸多测井解释的可能气层,建立了两个模式各四个参数的隶属函数,拟定了两个模式各参数的权分配,经该地30层试采层验证,效果良好,因此模糊模式识别对区分深部气层和干层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基于砂岩三维数字岩心图像的图像处理与相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CT成像设备的发展和普及在石油工程、地球科学、地质学等领域和学科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T扫描成像可以在样本无损的条件下岩心等进行扫描重构获得的三维数字岩心图像,可以较为清楚的反映岩心内部结构;同时,基于CT扫描的岩心三维图像的分析,为油藏驱替原理分析和油田生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基于某砂岩岩心CT扫描后的重构灰度图,开发了一套应用于石油工程领域砂岩三维数字岩心图像的处理方法。首先,对图像处理过程中所应用的滤波和蒙版处理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详细介绍各图像滤波和蒙版处理方法的原理与其在三维数字岩心图像上的应用;最后在处理优化的图像之上,运用区域限定和活动收敛轮廓的方法,从而获得适用于油藏工程数值模拟分析的分相图像,将原始的数字岩心灰度图像划分成为了含孔隙、颗粒骨架和泥质三相的相划分图像。  相似文献   
56.
本文对油气藏原始含油气饱和度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油气聚集的驱动压力在油气聚集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孔隙结构特征相似的油气藏内,当驱动压力相同时,束缚水饱和度的变化取决于油层物性的变化;在物性相同时束缚水饱和度的变化取决于驱动压力的变化;在孔隙结构特征不相似的油气藏内,当储层物性、驱动压力相同时,束缚水饱和度的变化取决于孔隙结构中的微毛细管孔隙体积的变化(孔道半径小于1.0μm)。各种影响因素互补的最终结果,导致油气藏原始含油气饱和度,在油气藏顶部高于边部,气层高于油层。据此绘制出油层、气层的束缚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驱动压力三者乘积值的统一关系图版。此类图版适用于解释任意油气藏中不同位置上的饱和度。  相似文献   
57.
生物扰动构造对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扰动可以改变碎屑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对辽东湾盆地东营组下段和东濮凹陷沙四段储层储集性能的研究发现,辽东湾盆地东营组下段三角洲相泥质粉、细砂岩储层中,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生物的觅食活动可使砂泥混合物中的泥质含量明显减少,储集性能变好;而东濮凹陷沙四段滨浅湖相粉砂岩和细砂岩的储层中,生物扰动提高了原始孔渗性,有利于成岩水的流动,是胶结物沉淀的良好环境,在油气生成运移之前,发生了早期胶结作用,经多次充填使孔渗性、含油性变差。未经扰动的部位,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孔渗性,含油性较好。  相似文献   
58.
证明了取值于可距离化拓扑线性空间E的独立随机变量列部分和的三种收敛性(→(s.s.)→(F),→(d))等价,本文还找到了E中一个满足d(x,y)=d(x—y,0)的拓补等价距离。  相似文献   
59.
致密油气藏资源量巨大,作为重要的替代能源可以极大地缓解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致密储层微纳米孔隙发育,毛细管力渗吸作用强,充分发挥渗吸排驱作用对提高致密油气产出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目前对于渗吸特征与孔径分布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选取致密火山岩和页岩开展实验,并与致密砂岩进行对比。通过高压压汞测试和自发渗吸实验分别获得致密储层孔径分布和渗吸特征参数,并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致密储层渗吸体积与时间的双对数坐标系下,自发渗吸曲线呈现三段式特征:初期直线段、曲线段和后期直线段。其中初期直线渗吸段为主要阶段,吸水速度大大超过扩散段,且吸水量占总吸水量的比例超过90%,可采用渗吸指数和扩散指数对渗吸特征进行表征。渗吸指数和扩散指数与孔径分布特征关系密切;渗吸指数约为0. 5,主要反映了宏孔孔径分布特征,渗吸指数越大,宏孔越发育;扩散指数低于0. 3,主要反映了中孔分布特征,扩散指数越大,中孔越发育。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致密储层渗吸特征与孔径分布的关系,对发挥渗吸驱替作用和提高致密油气高效产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苏里格气藏呈现出典型致密、非均质性等特点,给水平井的开发造成困难。为了提高气井单井产量及采收率,探索了一种简便实效的工作思路,通过对目标层段砂体分类统计、砂体规模刻画、砂体叠置规律探索,形成对不同砂体的水平井井轨迹设计。结果表明,苏里格苏东南区通过对水平井的差异化设计,有效的提高气井钻遇率及单井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