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6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539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71.
目的探讨肠癌患者肠道菌群中大肠埃希菌携带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GUS)基因序列变化特征,为肠癌的防治与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集肠癌患者晨起粪便,常规方法分离大肠埃希菌,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设计GUS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结果 10例肠癌患者肠道菌群中大肠埃希菌均携带GUS基因,与Gen Bank(Acession No.S69414.1)uid 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分别在第1141和1148位A缺失,第1149位A突变成T,第1158位A突变成G.结论肠癌患者大肠埃希菌GUS基因同时出现基因突变和缺失,可成为肠癌诊断的新标记物.  相似文献   
572.
原子核的裂变、衰变与核群子结构参数间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原子核结构理论中核素的裂变、放射性同位素的 β+、β-等衰变机理的研究占很重要的地位。到目前为止 ,没有一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各种现象 ,如对称、不对称裂变等。从核素的群子结构出发首次研究了92235U14323290Th14220983Bi126 裂变机制。其中92235U143在一个热中子的冲击下发生不对称裂变,其根源在于核群子结构的剧变,(PB)41(PB2 ) 51-B(P2 B3)40 *(PB2 ) 12 有密切关系;23290Th142 在α粒子冲击下也发生不对称裂变,其原因同样可用原子核群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加以解释。至于20983Bi126 在α粒子冲击下发生对称裂变, 是与核素中出现比较单一的激活态群子结构有密切关系。还详细考察了各种放射性元素发生 β+、β-衰变与核群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证实了核群子结构的存在同样是这些衰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57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b3+掺杂β-Ga2O3纳米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Raman)、光致发光激发谱(PLE)和发光谱(PL)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 XRD 和 Raman 的结果表明: Tb3+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β-Ga2O3结构.用350 nm的激发光去激发Tb3+掺杂β-Ga2O3纳米粉末,样品的最强峰在543 nm (5D4-7F5)附近,对应着Tb3+离子的绿光发射.此外,还讨论了能量传递机制.  相似文献   
574.
根据9口井369个岩心压汞资料,研究了三叠系储层的主要流动唯道半径平均值(Rz)、吼道偏离系数(α)、喉道结构系数(F)等孔隙结构参数和喉道类型,得出了孔隙结构参数与储层物性相关分析式。做了有效应力下水平单向流动压汞试验,第一次取得了地层应力条件下的孔喉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75.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株PLA-802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内TGF-β1/Smad4的表达的影响,探索EGCG抑制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横纹肌肉瘤细胞株PLA-802,并用不同浓度的EGCG作用不同的时间.用MTT检测EGCG对PLA-802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TGF-β1和Smad4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EGCG显著降低了PLA-802细胞的存活率((P<0.05).流式细胞结果表明EGCG明显降低了S期而增加了G1期(P<0.05).而TGF-β1和其下游因子Smad4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明显受到EGCG的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EGCG发挥其抑制PLA-802细胞的作用可通过抑制TGF-β1信号通路,这或许将为临床治疗横纹肌肉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76.
The process of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involves an intricate network of a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that includes proteins and peptides to support stimulation and healing response. Here, we have fabricated a novel flaxseed/silk fibroin based (dual protein) composite nanofibers using β-TCP to improve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promote cartilage tissue regeneration along with a controllable rate of biodegradation. The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VA/β-TCP/FP:SF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XRD, SEM, porosit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and mechanical evaluation etc.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biological 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ed nanofibers by using hemocompatibility, biodegradation ability, and apatite deposition in stimulated body fluid. Moreover, the cell viability assay was performed on MG-63 osteoblast cells and long-term antibacterial rate against E. coli and S. aureus was analysed. Docking results of flax protein and silk fibroin protein further confirmed the stable modes of intramolecular bonding and the most stable electrostatic values using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Taken togeth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dual protein-based fibrous scaffold was found to be up-regulated in terms of biological activity with enhanced cell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相似文献   
577.
为减少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制备过程中挥发油的损失,将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包合,以挥发油的包合率为评价指标,优化艾叶挥发油与β-CD的包合工艺,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包合率.通过指标成分桉油精和龙脑的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考查饮片、标准汤剂、配方颗粒的相关性.最终确定最佳包合条件,所得挥发油平均包合率为96.40%,建立了艾叶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配方颗粒中桉油精的平均质量分数0.738 4 mg/g,转移率33.48%,龙脑的平均质量分数0.334 1 mg/g,转移率25.41%.所建立包合工艺和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稳定性高,重复性好,标准汤剂和配方颗粒在指标成分含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企业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78.
通过传统的生物发酵方式获得PHB(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各项生产条件均有学者进行了优化,但是通过传统生物发酵的方式获得的PHB在成本上仍无法和化学合成的PHB或其他石油化工所得到的高分子材料竞争.该研究提出利用水热法合成闪锌矿结构的ZnSe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与真养产碱杆菌(Ralstonia eutropha)H16构建杂化光合系统,测试系统中PHB含量变化,结合材料的光催化产氢性能来探究光催化材料在生物杂化光合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纯材料光催化产氢时,材料在短时间虽有不错的产氢性能表现,但是在长时间循环中表现不佳.在结合细菌后,该生物杂化光合系统有着优秀的表现,相较对照组最高可将PHB产量提升至1.87倍,并且在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条件下系统保持稳定.材料在高浓度下依然对该系统起到正面的作用.并且通过测定底物消耗和计算效率的方式探讨了光催化材料影响该生物光合杂化系统的具体方式.证明了这种方式合成的ZnSe与Ralstonia eutropha H16相结合在光照下能够有效提升PHB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