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43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36篇
综合类   10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There is a long-standing debate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regarding how best to interpr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science and psychology. I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rgued that either the two domains will evolve and change over time until they converge on a single unified account of human behaviour, or else that they will continue to work in isolation given that they identify properties and states that exist autonomously from one another (due to the multiple-realizability of psychological states).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progress in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is contingent on the fact that both of these positions are false. Contra the convergence position, I argue that the theories of psychology and the theories of neuroscience are scientifically valuable as representational tools precisely because they cannot be integrated into a single account. However, contra the autonomy position, I propose that the theories of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are deeply dependent on one another for further refinement and improvement. In this respect, there is an irreconcilable codependence between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that is necessary for both domains to improve and progress. The two domains are forever linked while simultaneously being unable to integrate.  相似文献   
52.
随着新业态、新模式与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创新范式发生了新一轮革新——第三代创新政策孕育而生。美国、欧盟、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践行第三代创新政策上抢先一步,并各自形成了政策实践特点。本文系统性梳理了若干发达国家的第三代创新政策实践典型案例,以期对我国“十三五”科技规划部署、新一轮的创新政策制定以及区域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3.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the different systems of units that are most usual in electromagnetism leads to the proposal of a new system of units. In this system, th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acquires the role of an interaction constant, both for gravitational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as a result of a redefinition of electric charge. In this way, the new system of units extends in a natural manner to mechanic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gravitational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s is of particular relevance.  相似文献   
54.
尹朋飞  张伟 《科技资讯》2014,(6):251+256-251,256
后实证主义的兴起对实证主义统治下的心理学危局有一定的挽救意义,它超越了传统的二元论视野,扶正了理论建设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为心理学提供了元理论基础和新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5.
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近年来颇受瞩目的话语分析理论,它揭示了信息接受者如何理解和推断信息发出者真实意图的心理认知过程,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向学生系统介绍关联理论知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6.
在高等师范院校里,普通话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到普通话的教学过程中,可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7.
“文学概论”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具有极重要的位置,然而,一方面由于本课程自身所固有的理论品格,一方面由于目前种种“文学概论”教材所存在的诸多不足,学生对“文学概论”不感兴趣的现象非常普遍。采取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变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双向讨论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性灵说文化内涵的分析,结合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和相关跨文化因素,探讨性灵说的翻译,提出采用音译法译为Xingling Theory能较好地保留和体现源语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59.
吴夜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60-1564
虽然以往的红学研究不乏真知灼见,但它们大都专注一个或数个具体问题。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白盾就小说主题、作者研究、版本比较提出一系列有违传统的新观点,最大程度地接近了曹雪芹和《红楼梦》的本真。这正是他新时期红学理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60.
基于乖讹-消解理论,探讨了英语疑问句在校园幽默言语的生成和理解中所起的作用,也进一步比较了无疑问句文本的幽默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英语疑问句的使用可以充分解释校园幽默现象的乖讹识解过程,且起到铺垫、预设、增强幽默度等众多语用功能和良好交际效果,是幽默呈现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