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276篇
丛书文集   54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1506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教室、实验实训室管理的现状出发,结合ASP和JSON技术研究并设计一套B/S结构的房间预约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数据采集、用户管理、房间管理、预约管理及系统设置等功能,最终可满足不同用户对房间资源的访问、预约、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选择问题,基于信息熵理论,引入质量与时效的概念,分别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时效性两个维度描述组织结构的有序度,并综合上述两个维度,给出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有序度的定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最优化理论方法,建立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选择模型;最后,辅以实例来介绍该模型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93.
基本农田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基本农田的管理与保护是土地管理与开发过程的重中之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基本农田在管理、利用与监测等技术手段上存在的问题,本文阐明了建立基本农田地理信息系统(Basic Farml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BFGIS)的重要意义.并在现有的GIS软件基础上,按照基本农田建设和管理的要求,进行了基本农田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开发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4.
一种基于粗糙集的知识约简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佳知识约简问题是信息系统与知识发现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理论对信息系统生成的差别矩阵进行约简的方法.该方法先对连接差别矩阵进行一致化处理,然后再将差别矩阵进行约简,最后在约简后的矩阵中作最佳知识约简.  相似文献   
995.
唐放  蔡广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2):4860-4870
探究仁怀市土地利用转型及其景观格局演变对地区土地利用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5、2018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并结合实地调研对解译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对土地利用动态指数,核密度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来揭示仁怀市土地利用动态的幅度、速度以及时空转型特征及其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仁怀市土地利用主要以灌木林地、有林地、旱地、水田为主,其次是农村居民用地、草地和城镇用地;2010—2018年,仁怀市土地利用转型幅度最大的是有林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和旱地,其转型幅度阶段:2015—2018年2010—2015年;转型速度最大的是城镇用地、道路,转型速度阶段:2010—2015年2015—2018年;②2010—2018年,仁怀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面积较大的是有林地、草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用地、旱地、水田;从空间上,2010—2015年,土地利用转换主要集中于仁怀市中部主城区,其土地利用转换向北部迁移;2015—2018年,仁怀市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现象不明显;③随着时间发展,仁怀市的景观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蔓延度指数(CONTAG)、聚集度指数(AI)都呈现出增加态势,景观斑块类型逐渐增多,斑块破碎化大,空间集聚程度集中,空间异质性强,景观斑块呈现多样化,逐渐趋于均匀分布态势,斑块融合较强;④仁怀市土地利用演变模式主要为城区扩张型、道路指向型、区位型和斑块多样型,驱动土地利用转型及其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是自然因素、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以贵州省9个地州市为区域研究单元,运用变异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分析2005-2011年省内各地州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区域经济旅游经济总量的差距却逐渐拉大,出现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局面;贵州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明显,各地州市之间的旅游经济有较强的不平衡性.结合累计循环论分析影响贵州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因素,最后据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7.
科学评价城乡建设用地拓展的生态经济适宜性,有利于提升区域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将生态价值、生态敏感性及经济区位因素结合起来,发展了一套相对完备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并以湖北荆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荆州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04.477 3亿元,其中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与文化服务价值依次递减,分别为69.338 5亿元、19.461 2亿元、8.371 5亿元、7.306 1亿元;(2)生态系统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与极敏感区面积分别为1 426.82km2、6 726.63km2、5 064.36km2、844.53km2、35.25km2;(3)建设用地拓展的生态经济高适宜区、中高适宜区、一般适宜区、中低适宜区、低适宜区面积分别为1 245km2、430km2、2 635km2、9 218km2、570km2.  相似文献   
998.
为探明典型喀斯特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揭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控因素,本文以桐梓河流域1980~2015年五期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以及研究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以及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流域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最佳模拟尺度选择,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概率图。研究结果表明:桐梓河流域的景观类型异质性较强,土地利用类型在研究期间内转移过程比较复杂,各种土地类型流转中“转出与转入”现象普遍存在;桐梓河流域土地利用分析及其模拟的最佳空间模拟尺度为120m×120m;喀斯特流域林地与灌木林地的发生概率与降水量的大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降水量越大的地方流域的林地分布概率也不一定越高,其发生概率一般与气温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温度越高,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出现概率越大;喀斯特流域草地的分布与岩性有着极大的关系,草地发生概率一般出现在喀斯特地区以及降水量高的地区,而气温越高的地区草地出现的概率越低;从逐点对比的精度来看,建设用地的模拟准确率最高(89. 62%),水体次之(86. 15%),而草地的模拟准确率最低,其值仅为62.68%。由此可见在对喀斯特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变化及其驱动力识别时,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999.
从供应链运营角度出发,对信息不对称下的生产系统与政府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信息不对称对供应链运营产生的影响,从利润的角度出发,比较了进行信息共享与不进行信息共享两种情况下供应链资源配置的效率,并应用博弈方法论述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时的政府行为。研究表明,政府应加大惩罚力度,积极促进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共享,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分布协作式对等网络较为复杂,而空间数据规模大,当前数据挖掘方法很难实现对其的准确挖掘。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协作式对等网络中大规模空间数据挖掘方法,给出分布协作式对等网络的GIS应用架构,在此基础上对分布协作式对等网络进行无向环路遍历,获取分布协作式网络的全部环路,挖掘出目的空间数据所属社区。通过痕迹系数判断目的空间数据流是否经过该社区,如果目标空间数据流经过该社区,则通过计算相关系数获取某个时刻目标空间数据流在社区中的位置,从而实现大规模空间数据挖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对分布协作式对等网络中大规模空间数据进行挖掘,有很高的挖掘有效性,而且挖掘效率和挖掘精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