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31篇
系统科学   42篇
丛书文集   51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2708篇
自然研究   1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生物富集因子和重金属污染指数等方法研究乐安河-鄱阳湖段水土或底泥环境中Cu、Pb、Cd等重金属的含量及不同生境中自然生长的18种水生植物植株内的富集积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受害症状,一些植物的根区土壤Cu、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3级标准,18种水生植物对Cu、Pb、Cd等3种重金属污染物中的1种或2种表现出超富集能力,其富集系数均大于l,其中苦草、青葙、金鱼藻对重金属Pb、Cd具有共富集特征,箭叶蓼对Cu、Cd具有共富集特征.植株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水土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及其根区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呈现出显著性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重金属污染指数(MPI)结果表明:以旱苗蓼的MPI值最高,达到2 102.25,反映出旱苗蓼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最高,MPI值能综合反映植物生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18种水生植物对鄱阳湖湿地在Cu、Pb和Zn等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大汶河流域上游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离子成因,选取两条典型剖面,采集了21组水样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离子比分析、同位素分析等方法探讨其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物质来源。结果表明,流域内各类地下水阳离子以Ca2+为主,HCO3-、SO42-为优势阴离子,属于低矿化度水,pH均值7-8之间,整体偏弱碱性。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SO4-Ca型、HCO3.SO4-Ca.Mg型、SO4.HCO3-Ca.Mg型。其中岩溶水中沿地下水流向从补给区向径流区SO42-离子含量逐渐增大,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Ca.Mg型演变为SO4.HCO3-Ca.Mg型,Na+ 、Ca2+ 、HCO3- 、SO42-来源为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溶解和石膏等硫酸盐矿物溶解。研究表明流域内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和孔隙水的入渗补给是岩溶水的补给来源。地表水与孔隙水氢氧同位素特征相似,并且δD值为-60‰~-50‰,δ18O值为-6‰~-4‰,说明其受到当地降水二次蒸发补给的影响。通过对流域水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的分析,以期对大汶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水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基于Simulink的再生水补给河流系统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再生水补给河流问题,建立基于Simulink的仿真模型。考虑点源再生水补给河流的情况,利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和再生水自衰减模型,依据混合稀释原理,在Simulink仿真环境下,搭建再生水补给河流系统的仿真模型。当系统性能不满足指标要求时,对其进行校正调节,以控制再生水补给河流后的水质。仿真算例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4.
沿海地区污染物排放对近海水环境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和污染物扩散模型,以江苏沿岸主要污染物氨氮为例,对王港河口地区水动力条件和污染物扩散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污染物排放点水深小于10m时,涨潮时排放污染物的扩散、稀释作用较落潮时排放更明显,10m水深以上排放点可以不考虑涨落潮影响;受大丰港等沿岸建筑物的影响屏蔽作用,1m水深位置涨潮时排污污染物滞留最明显;随着排污位置水深增加,污染物扩散效果明显,在水深10m位置扩散作用有明显增强。模拟得出在考虑污染物影响范围的条件下,排污位置点选择10m附近较合理。  相似文献   
995.
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1998~2002年渭河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渭河在流经宝鸡市区胜利桥和卧龙寺断面时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为氨态氮、化学需氧量(CODcr)、石油类和悬浮物等.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地表水体样品、地下水样品的同位素测试结果,绘制δD δ18O关系图、δ18O H关系图,从而对东北平原西部山前台地区的地下水补迳排关系进行分析·获得该地区雨水线方程δD=7 1781δ18O-8 1151;高程效应关系式δ18O=-0 0049H-8 209;同时认为大兴安岭山区是该区地下水的补给区,补给源是大气降水,区内地下水循环迟缓,主要为1991年以来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形成年龄在3 26~10 6年之间;地下水形成时年平均气温略低于现代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997.
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内红河流域区的古高程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经滇西高原的红河水系将高原内被剥蚀下来的物质输送到莺歌海盆地与琼东南盆地中堆积.滇西高原隆升剥蚀区与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堆积区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系统.采用质量平衡法,将莺-琼盆地内的堆积物回剥至隆升剥蚀区,重建了中新世以来滇西高原内红河流域区所达到的可能高程.16.2~19.6 Ma前红河流域区海拔高度低于560 m,16.2~11 Ma前的隆升使高程升至860~950 m.经过11~5.3 Ma前的剥蚀夷平后,海拔高度降为800m.距今5.3~1.6 Ma前的快速隆升,使海拔高度曾达到2600~2725 m,隆升幅度达1800~1925 m,滇西高原形成.近1.6 Ma以来则主要是剥蚀削低,海拔高度从2560 m降为2300m.中新世以来红河流域区被剥蚀掉约3900 m.  相似文献   
998.
旋流分离技术在黄河泥沙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针对农业滴灌中黄河泥沙分离问题,介绍了黄河泥沙的基本特征和应用旋流分离技术分离黄河泥沙的原理,分析了分离实验中影响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实验分析表明旋流分离器结构参数、操作条件和泥沙浓度对分离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大沽河地下水库的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沽河地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MapInfo建立缓冲区功能来划分评价区域,运用日前常用的DRASTIC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沽河地下水库大部分地区约60.8%属于脆弱性中等的区域,25%属于脆弱性较强的区域,另外还有10.1%属于脆弱性较弱的区域,即大沽河地下水库库区是相对脆弱的,应尽量避免兴建污染性强的项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防止地下水污染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对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了分析,将悬沙通量分解成了8个动力项,从平流输沙、潮泵效应输沙和垂向净环流输沙三方面综合分析了长江口北槽的悬沙输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文资料实测年份时,北槽输沙主要来源于上游来沙;平流输沙项占总体净输沙的比重最大;潮泵输沙所占比例较小;航道内的各测点的垂向净环流输沙主要受欧拉余流控制;深水区悬沙含量垂向变化明显,河口浅水区,表底余流方向不同,垂向净环流输沙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