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2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超声对SAPO-34分子筛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SAPO-34分子筛的催化性能,对SAPO-34分子筛晶化原液进行超声辐照处理,研究了超声辐照对SAPO-34分子筛合成的影响.采用XRD、SEM、FT-IR和DTG等表征手段对分子筛样品进行了表征.超声作用后晶体的晶化速率和结晶度有所提高,合成的SAPO-34分子筛样品更纯净,分子筛的晶粒大小分布更均匀,平均粒径明显降低.而且超声处理后分子筛的热稳定性更好.甲醇制烯烃催化反应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后合成的SAPO-34分子筛对烯烃的选择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2.
本实验通过基础原料苯肼和1,4-环己二酮合成了1,4-环己二酮单苯腙(1),(1)在乙醇和二氯亚砜作用下三聚芳构化得到了1,2,3,4,5,6-三(4-偶氮苯基)苯(2),从而通过重氮化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偶氮化合物.该法操作简单,对环境友好,为生产偶氮化合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3.
离子轰击处理的TC11钛合金表面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表面性能 ,对 TC11钛合金进行了离子轰击表面处理 ,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 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表面改性层的组织结构 ,测定了改性层的显微硬度和深度。结果表明 :TC11钛合金经离子轰击表面处理后 ,表面可获得由 Ti N和 Ti2 N组成的改性层 ,硬度为 60 0~ 80 0HV0 .0 2 ;次表层主要由含氮α相组成 ,渗层厚度为 3 5 0~ 4 0 0μm。表面硬度的提高 ,有利于改善 TC11钛合金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4.
小晶粒SAPO-34分子筛的合成Ⅰ.化学合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F-三乙胺复合模板剂法或TEAOH—Morpholine(四乙基氢氧化铵-吗啉)双模板剂法均可得到小晶粒的SAPO-34分子筛,但通过调节TEAOH的用量,由TEAOH—Morpholine双模板剂法得到的SAPO-34分子筛的晶粒最小。MTO(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反应的结果表明,小晶粒分子筛有利于得到较高的单程乙烯 丙烯得率。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TC11合金叶片在900℃,860℃,820℃时的等温下进行试验研究,得出在等温热校形过程中,随着校正温度的提高,叶片校正效果越来越明显,当校正温度提高到900℃时,选取的试验叶片等温校正型面最好,校正效果最佳,高低倍金相组织均匀。  相似文献   
96.
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三元化合物Fe_11TiY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属四方晶系,其点阵常数为a=8.154×10~(-10)m。c=4.798×10~(-10)m。空间群为D(4h/17)-14/mmm.属ThMn_(12)结构类型。每个晶胞内含有2个化合式量,其中2个Y原子占据2(a)位置,22个Fe原子和2个Ti原子统计地占据8(f),8(i)和8(j)位置,原子位置的分布参数为X_■=0.37,X■=0.27。  相似文献   
97.
稀土硝酸盐与大环四胺配体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7种稀土硝酸盐与大环四胺配合物的合成,并对金属离子的含量,紫外及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对配合物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和电导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98.
对真空电阻炉中制备的AM60-xNd试样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固溶处理。结果表明,Nd的质量分数为0.6%,经20 h的固溶处理,可得到晶粒度为32μm、Al11Nd3球化、显微硬度HV70左右的性能最佳的镁合金材料。同时,分析了固溶时间、Nd元素含量对AM60合金组织与性能变化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9.
芝麻是新的“8大类”过敏食物之一,芝麻过敏反应由于其潜在危害性及其日益上升的发病率而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普遍重视,因此研究芝麻致敏性消减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芝麻主要过敏原(Ses i 1~Ses i 7)的结构和免疫特性,及其致敏性消减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已报道的芝麻过敏原有7种,属于2S白蛋白、7S类豌豆球蛋白、油质蛋白和11S球蛋白,其中11S球蛋白和2S白蛋白是主要的过敏原蛋白。利用热加工技术消减芝麻致敏性,主要通过煮沸、微波、烘焙等工艺引起过敏原的解聚、变性进而破坏致敏表位;高压、辐照、发酵、酶解等非热加工技术通过氢键、疏水键等化学键的变化、多肽链的断裂引起蛋白结构变化,从而掩盖或直接降解致敏表位。另外,结合其他食品过敏原,对芝麻过敏原的潜在消减技术,包括脉冲电场、冷等离子体、超声波、脉冲光、糖基化改性和复合加工技术等进行了阐述分析。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芝麻不同过敏原的致敏表位、不同加工工艺对过敏原结构及致敏性影响、开展血清学、细胞和动物模型等致敏性评价等,以明确芝麻致敏性消减的主要机制,以期为生产低敏或脱敏芝麻产品奠定理论依据与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0.
Spo11基因是减数分裂双链断裂(DSBs)与分裂重组的初始化基因,在基因组进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改进的Nest—PCR方法,从水稻愈伤组织中克隆到了水稻DNA拓扑异构酶 OsSpo11基因的cDNA片段。克隆测序与表达研究表明,OsSpo11基因是水稻ⅡB型拓扑异构酶A亚基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中具有低丰度表达、组织特异性、可诱导性以及前体RNA剪接的可变性等特点。可变剪接异构体的发现,使OsPo11基因在DNA代谢、发育、遗传重组等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其功能和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