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用ELISA检测试剂盒,探索一种恒河猴血清抵抗素(Resistin)定量的快速检测方法,初步建立各年龄段恒河猴血清抵抗素的正常参考值。方法选择用于人抵抗素检测的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对恒河猴血清进行抵抗素的测定;按年龄段将实验猴分组,幼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每组10只,制备血清,检测抵抗素,并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建立各年龄段恒河猴血清抵抗素的正常参考值。结果用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恒河猴血清抵抗素数值稳定,幼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的血清抵抗素正常参考值分别为(6 510±1 730)pg/mL、(5 880±1 250)pg/mL和(1 760±920)pg/mL,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步降低的趋势,老年组极显著低于幼年组和成年组(P〈0.01)。结论人抵抗素ELISA检测试剂盒可以作为一种对恒河猴血清抵抗素定量的临时快速的检测方法,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清抵抗素正常参考值有逐步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22.
浅析"猕猴变人"的藏族人类起源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人类起源神话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是“猕猴变人”神话。该神话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猕猴变人”神话的产生与藏族先民的猴图腾崇拜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该神话带有最素朴的唯物色彩;该神话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后期佛教思想的明显改造;该神话反映出藏族先民们独有的原始智慧和“以善为美”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原有猴群及新引入猴群进行志贺菌带菌情况及抗生素敏感性调查。方法采用国标(GB/T14926.47-2001)的检测方法,对1 149份猕猴粪便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原猴群感染率比引入猴群高2.75%,且两组均以B群志贺菌感染为主;原猴群D群感染率也较高,而新引入猴群无D群感染,C群感染率较高。药物敏感性试验,原猴群感染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唑啉较敏感,但高敏菌株并不多,绝大多数菌株耐药;新引入猴群感染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痢特灵、头孢哌酮较为敏感,且高敏感率较原猴群高。结论由于引入新的猴群,志贺菌的分型较复杂,且综合药物敏感性较差。此试验为动物生产及防病治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
BV EIA、BV ELISA在检测食蟹猴BV抗体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中心待出口美国、德国的 5 34份食蟹猴血清用国产BVEIA抗原检测片检测后送美国BioReilance公司进行检测。 5 34份血清中 ,11分为阳性 ,5份为可疑 ,5 18份为阴性。经美国复检 5 14为阴性 ,8份为可疑 ,12份呈阳性。两者的检测符合率达 95 9% ,说明BVEIA检测准确度已达到国际检测水平 ,可为国内猕猴生产单位控制BV检测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25.
应用多种抗疟药物治疗恒河猴肝囊原虫血症 ,初步筛选出对肝囊原虫血症有疗效的药物。实验结果表明 ,蒿甲醚和奎宁对猴外周血液中的肝囊原虫配子体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能暂时缓解或消除猴的原虫血症。通过对猴在服药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的测试表明 ,实验所用药物对猴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比较SIVmac感染的食蟹猴、恒河猴外周血粒系统变化情况。方法 常规方法进行白细胞 (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 .DC)。结果 感染了SIVmac的恒河猴、食蟹猴其外周血粒系统变化与人类AIDS外周血变化相似 ,显现规律性的白细胞数量、形态变化。感染SIVmac病毒两周后 ,恒河猴、食蟹猴的白细胞总数开始下降 ,异型淋巴细胞数开始上升 ,随后白细胞总数持续回升至高峰 ,8周后白细胞总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数下降 ,其中三只食蟹猴先后于 8周后死于病毒血症和早期死亡 ,余 1只猴白细胞总数于 12周后仍持续下降。结论 本文中描述的现象同人类HIV AIDS的诊断标准实验检查部分中提及的基本一致。另外 ,本实验还表明恒河猴、食蟹猴对SIVmac毒株的实验感染是敏感的 ,食蟹猴对SIVmac更敏感  相似文献   
27.
 中国科学家孙强研究团队利用类似克隆羊多莉的体细胞克隆技术,在国际上率先获得了克隆猴的成功,这一成果于2018年1月25日发表在《Cell》上。本文回顾了克隆猴的技术流程和难点、体细胞克隆动物简史及国内外克隆猴不成功的历史,点评了克隆猴成功的关键和意义,指出需要更多的实验室来推动该技术的优化。  相似文献   
28.
太行山猕猴身体部分形态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33只成年太行山猕猴(雄14只,雌19只)的身体17项形态指标值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所得数据作了相关分析。从所得相关系数矩阵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受测项目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相关性。其相关的显著程度在不同部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9.
猕猴在生理机能和生化代谢等方面都与人类相似,在医学和生物学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对血液生化参数的研究不仅是灵长类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亦是实验研究的重要资料,本文对26只太行猕猴血清中六种酶活力进行了测定。雄性18只,雌性8只,年龄均在4岁以上,体重4.5—9公斤。测定结果,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γ-L-谷氨酰转肽酶等四种酶活力数值和南方猕猴数值相接近,均在人类正常值范围;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酸激酶数值则高于南方猕猴和人类,这可能与动物的食性及生活状态不同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栖息于广西岩溶山区的灵长类动物:懒猴、猕猴、熊猴、藏猴、红面猴、黑叶猴、白头叶猴和黑长臂猿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这些猴类适应了岩溶山区特殊生态环境,形成了与生活在一般山区的种群不同的生活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