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建立黄芪甘草中分析有机氯农药六六六(BHC),滴滴涕(DDT),五氯硝基苯(PCNB)残留量的一种毛细柱气相色谱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以丙酮提取,在氯化钠存在下,以二氯甲烷进行液液分配,用浓硫酸磺化,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Rtx-225(30m*0.32mm*0.10um)及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加样回收率在90.43%-104.58%,RSD%为0.05%-4.28%样品中检出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总六六六(BHC)小于200ng/g,总滴滴涕(DDT)小于200ng/g,五氯硝基苯(PCNB)小于100ng/g,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该法适用于测定黄芪甘草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了提取温度对柴胡水提取液药效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致大鼠发热模型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分别研究了60℃和100℃时提取制备的柴胡水提取液的药效作用。结果 1)60℃和100℃提取时所得的柴胡水提取液均有一定的解热作用,其中60℃条件制备的柴胡水提取液(B液),在造模后4 h和5 h体温降幅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作用效果与阿司匹林相当,且解热作用稳定持久;而100℃时所得的柴胡药液(A液)解热作用较差。2)两种制备方法所得的柴胡水提取液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耳廓肿胀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60℃时柴胡提取液B的抗炎作用好于100℃时柴胡提取液A的抗炎作用,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60℃时柴胡提取液解热效果更佳,提取温度对柴胡的抗炎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3.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猫爪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肺腺癌的作用机制。根据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的分析条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筛选猫爪草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疾病靶点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获得;利用R软件绘制维恩图,获得活性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Bioconductor数据库对预测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猫爪草的10个潜在活性成分和40个作用靶点,其中有36个靶点与肺腺癌相关;主要活性成分为β-谷甾醇、豆甾醇等,这些活性成分作用于PTGS2BCL2BAXCASP9CASP3RXRA等靶点,通过调控神经变性的途径-多种疾病、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小细胞肺腺癌、细胞凋亡、多细胞凋亡、铂类耐药、p53信号传导途径、大肠癌等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对猫爪草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进行预测,为药物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4.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丹参-柴胡药对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库筛选丹参、柴胡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应的靶蛋白,并预测和筛选丹参-柴胡药对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绘制关键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注释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丹参化合物65个,有效靶点162个,柴胡化合物17个,有效靶点251个。通过筛选得到丹参-柴胡药对与酒精性肝病的交集靶点161个。PPI网络发现AKT1、IL6、TP53、VEGFA、TNF、CASP3、EGF等可能是丹参-柴胡药对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关键靶点。GO注释分析涉及对无机物的反应、对有毒物质的反应、膜筏、枝晶、转录因子结合、蛋白质结构域特异性结合等信号通路。KEGG通路分析涉及肿瘤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通路。初步探究了丹参-柴胡药对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关键靶点和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发现其作用是多靶点、多通路的。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葛根黄酮(RPF)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四氧嘧啶(ALX,220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RPF连续灌胃15d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取肝、肾脏制成10%匀浆测定其NO和NOS水平;观察胰腺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显示RPF能降低ALX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血清和肝脏中NO和NOS。其降糖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肝脏的NO和NO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6.
以湖北山麦冬(产于三峡库区)的块根为原料,采用微波萃取技术对其活性成分总甾体酯苷进行提取,通过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用HPLC法测定湖北山麦冬中的甾体酯苷总甾体酯苷含量,最后确定最佳微波萃取的工艺条件是:62℃温度时,用20倍量的含乙酸和水各1.5%的甲醇溶液微波辐射萃取6次,每次辐射萃取50 s.  相似文献   
97.
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在丹参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薄层色谱(TLC)技术对中药材丹参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以不同等级的中江丹参和不同采收期的丹参、南丹参为分析对象,采用适宜的水溶性及脂溶性成分提取方法和TLC分析条件,可获得其相应的TLC图像及色谱图.通过对不同丹参药材的色谱图像的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其各主要指标成分的信息进行提取,初步构建了丹参的T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254nm波长下获取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共7个共有指纹峰,各峰相对比移值(R1)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1.7%和4.0%.通过对薄层色谱斑点的RI值、斑点颜色和大小的比较。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实现了对不同等级的丹参进行归属,并确立了最佳采收期.本实验建立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可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98.
运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快速鉴别大叶三七的产地.利用红外光谱测定了13个不同产地的大叶三七的红外光谱原始数据,对比标准正态变换、一阶导数校正、多元散射校正等常规预处理方法与小波变换处理的降噪效果,得知小波变换处理能大大降低原始红外光谱中的噪音和一些不需要的信息.利用小波变换后的红外光谱的标准化数据实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来鉴别大叶三七的产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可将13个不同产地大叶三七分为云贵高原、秦岭以南、秦岭以北等3类,即云南昭通(3号)、山西绵山(6号)、云南文山(11号)聚为一大类;陕西太白山(1号)、青海互助(2号)、云南迪庆(4号)、云南大理(5号)、甘肃麦积山(8号)、湖北神农架(9号)、甘肃六盘山(13号)聚为一大类;安徽黄山(7号)、陕西汉中(10号)、四川马边县(12号)样品聚为一大类.实验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快速、科学地进行大叶三七的产地鉴别,此法可以为中药材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经不同益生菌株发酵前后的黄芪甲苷和黄芪皂苷Ⅱ的含量变化。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 mm×4.6 mm,5 μm),采用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结果表明,黄芪对照中黄芪甲苷和皂苷Ⅱ的含量分别为0.476 2 mg/g和0.050 3 mg/g。用混合菌种发酵后黄芪甲苷和皂苷Ⅱ的含量分别为0.257 8 mg/g和0.109 4 mg/g。黄芪经益生菌发酵后黄芪甲苷含量降低而皂苷Ⅱ的含量升高,且不同菌种发酵后的黄芪甲苷和皂苷Ⅱ的含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0.
超临界CO2萃取柴胡挥发油的工艺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对萃取所得挥发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收率随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CO2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适宜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0℃,压力20MPa,CO2流量1.5L/min。利用经验模型(EM)和两个简化的质量平衡模型(SM)对萃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经验模型拟合所得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范围为2.07%-6.72%,简化的质量平衡模型Ⅱ(SMⅡ)拟合所得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几乎都小于3.40%,表明经验模型和SMⅡ都能很好地描述SC-CO2萃取柴胡挥发油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