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02篇
教育与普及   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165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42.
孔德梅  李冰 《甘肃科技》2011,27(6):116-118,133
以中尼公路卡如滑坡为例,详细地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地形及滑坡体的物质组成特征是滑坡的地质基础,大量降雨是滑坡的促进因素,公路修建对滑坡前部的开挖是滑坡的直接诱发因素。针对卡如滑坡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43.
基于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采用Taft波激励,不断增大其幅值,研究不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堆积型滑坡地震响应特征,对比分析了汶川地震清溪台站基岩波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坡面水平向和竖直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均随坡高增加而增大,呈现高程放大效应;坡体内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与坡面不同;坡面对输入地震波有反射作用并呈现坡面浅表放大效应;基岩水平向加速度随高程增加存在增大现象,与地震动输入相比,均有缩小现象.同一高程处,坡面水平向与竖直向、坡体内及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波幅值的增大其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44.
设计的触摸式远程控制终端由主控制端和从控制端2部分所组成,硬件结构包括STM32处理器、TFT触摸屏、CAN总线、n RF24L01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利用Keil MDK-ARM 5实现终端软件的开发,CAN总线通信网络进行数据通讯,n RF24L01无线通讯进行指令传输。实验结果表明,触摸式远程控制终端能够可靠传输数据,快速响应远程操作。  相似文献   
45.
基于模糊数学和粒子群算法的边坡参数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利用边坡位移进行力学参数反分析的方法构造的目标函数较为简单.为了体现滑坡土体的不同性质,文中在传统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体内部土体的位移特点,并将滑坡土体分为滑坡床、滑坡面和滑坡体3个类别.然后分别利用模糊数学和粒子群算法求得不同位置土体对3个类别的隶属度以及3个类别的位移权重,并根据土体的隶属度和3个类别...  相似文献   
46.
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4蛋白酵母双杂交诱饵栽体,并检测其自激活作用.采用PCR技术特异性扩增人白细胞介素24基因IL-24,将其克隆入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pGBKT7中,通过PCR扩增、限制性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获得质粒pGBKT7-IL-24.采用PEG/LiAc法将其转入酵母AH109中,经表型筛选检测其自激活作用,同时...  相似文献   
47.
郑群棣 《甘肃科技》2011,27(23):139-142
河口滑坡群位于兰州市西固区黄河河口水电站库区右岸,由3个基岩滑坡组成,总方量约为170万m3.兰青-青藏线从3个滑坡体的前缘部分以不同深度的路堑通过.以Ⅰ号滑坡为例,介绍了该滑坡群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和稳定性影响因素,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48.
包琼  叶伟林  王旭  马学宁 《甘肃科技》2011,27(24):44-46,100
2008年5月12日,武都三家地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基于滑坡区地质环境,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平面图测绘、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扫描电镜(SEM)分析滑带土微观结构等手段,对该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家地老滑坡在历史上已发生多次滑动,地震是诱发该滑坡复活的主要因素。采用折线滑动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评价该滑坡在天然和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为该滑坡的治理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9.
以青海西(宁)-久治公路龙穆尔沟DH6#滑坡为例,对典型高原红层滑坡的病害特性进行了分析。项目在该工点滑坡的2个典型断面共布设5个深部位移监测孔,对滑坡的变形情况进行了长期跟踪观测。结果表明,滑坡的变形特征受气候变化和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工点滑坡具有多条、多级、多层的病害特征,各滑体均属于不稳定体且滑动速度不同;此外,坡体后部测点变形均大于前部测点,表明工点滑坡的变形机制属于典型的推移式滑动。  相似文献   
50.
针对澜沧江古水水电站争岗滑坡堆积体工程地质务件,在室内剪切试验、工程类比、参数反演基础上综合确定了岩土体力学参数及其统计分布规律.采用基于黏聚力c与内摩擦角φ相关抽样下的蒙特卡罗法对堆积体典型剖面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可靠性分析,预测了其未来的变形失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堆积体B-B'剖面在正常运行工况下的破坏概率为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