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418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依据钻孔岩芯和测进资料,对钽西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划分,研究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鲁西表海沉积序列中不同级次旋回相互叠加,具有特征的低频(Ⅱ~Ⅲ级)和高频(Ⅳ~Ⅵ级)层序叠加样式;这种相互叠加的旋回结构受控于相互叠置的海平面变化周期,即复合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周期表现出非对称式突发性上升到缓慢回落的节律性,形成了不对称的旋回记录。  相似文献   
102.
应用蒙特卡洛法对吉林省境内的3种不同类型的小流域的洪水三要素进行了模拟,得出洪水三要素的理论值。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云南景谷盆地及陇川盆地新生代生物群特征的对比,探讨了新生代两大盆地环境演变:早中新世到上新世为湖盆发展期→湖盆扩大→萎缩期,气候为早期的干燥→中新世早期的温暖湿润→中新世中晚期的寒冷阴湿→上新世的干燥,而中新世中晚期湖盆的扩大形成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为油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尽管两大盆地在沉积环境的演化上大体一致,但气候和沉积环境的演变和差异决定了两大断陷盆地生物面貌上的差异,从而直接控制了化石燃料形成的类型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4.
The Ordovicia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exploration in the Tarim Basin. Restoration of the Ordovician tectono-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is a key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al development history in Tarim block and the prediction of the favorable Ordovician reservoir belts (zones). Based on the surrounding tectonic settings, the litho-facies and sedimentary fill, the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e and palaeo-ecology, and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nd magmatic eruptions, in this paper we combine the sedimentary fill in the basi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rrounding orogenic belts and re-build the proto-type basins of the different Ordovician periods. During the Ordovician period, the Tarim reg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posite of the interior cratonic depression with the peripheral cratonic depression. The interior cratonic depression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is mainly the deposiUonal area of the platform facies while the peripheral cratonic depression in the eastern part is mainly the zone of deepwater basin facies, with the slope acting as the transition belt between them. During the Late Ordovician period, the closure of the Northern Kunlun Ocea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trench-arc-basin system in the Altyn Tagh region put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Tarim block under com- pression and uplifting and turne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carbonate platform into the mixed deposiUonal continental shelf. The eastern region of the basin had the over-compensated flysch sedimentation with huge thickness, marking the drastic turn of the basin nature. The basin tectonic framework turned to the south-north differentiation of the Silurian period from the east-west differentiation of the Ordovician period.  相似文献   
105.
塔里木盆地不整合面石油运移散失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不整合面是斜坡背景下油气侧向运移的重要通道。对塔里木盆地斜坡背景下石油在不整合面的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模拟结果表明,最终油相散失量达7.81%~11.51%,平均为9.66%,总体上反映出渗透率越高散失量越大及含油率赵高散失量越大的特点,散失量不受层间非均质或层内非均质的影响。据模拟结果估算了石油在运载层中的散失量,认为塔中隆起的油气主要是沿断层作垂向和矩距离侧向运移。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半分布式水文模型HSPF,结合1978-1998年东江流域实测气象数据和5个气候模式在3种RCP气候情景(RCP8.5,RCP4.5,RCP2.6)下基准期(1960-2000年)和未来时期(2020-2070年)降水、蒸发情景模拟结果,在对东江流域径流模拟检验基础上,对2020-2070年东江流域水资源量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HSPF模型能很好模拟东江流域年、月径流以及洪水期径流变化,博罗站的NASH系数均超过0.81,PBIAS低于10%,RSR低于0.45;所选取气候模式能很好的反映研究流域气象数据在年内分布情况。对未来气候和东江流域水资源量模拟结果表明:1 2020-2070年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东江流域降水及蒸发量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均呈上升趋势,而在RCP8.5情景下,东江流域蒸发量则呈现下降趋势;2未来东江流域多年月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3未来东江流域不同频率下的洪水和枯水流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相对于基准期,未来时期的洪水天数呈增长趋势,洪水灾害有加剧态势。  相似文献   
107.
对分布于赤峰东部平庄—元宝山盆地的汉诺坝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及少量沉凝灰岩.玄武岩岩石成分较均一,主量元素变化不大,富钛、贫铝,富Na2O,低K2O.玄武岩稀土元素总量低,轻稀土元素富集,铕、铈异常不明显.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Ta和LREE,高场强元素U相对亏损,相容元素Cr,Co,Ni含量较低.本区汉诺坝玄武岩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火山岩的源区是软流圈上地幔,玄武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的拉伸环境,是大陆板块内部稳定构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8.
为探讨温度、压力的变化对储层岩石物性的影响,利用高温高压岩石物性参数测试系统对莺-琼盆地中深层砂岩储层岩样进行了气体介质的变温及高温变围压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莺-琼盆地储层岩石在高温下的热膨胀会造成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出现轻微下降,热膨胀效应对孔隙度影响很小(变化率3%),对渗透率的影响相对明显(平均变化率8%),且喉道越小,影响越大。在高温条件下(170℃),压力因素引起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单一温度的影响,岩石孔隙度的变化主要受初始孔隙空间大小及泥质含量的控制,而高温条件对岩石的渗透率降低有抑制作用。实验岩石表现出的温度及压力敏感特性主要受岩石刚性颗粒含量及胶结强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9.
川西须家河组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沉积充填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坳陷在须家河组沉积期为典型的周缘前陆盆地,受幕式造山运动的控制,其构造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的特征,即强烈造山期体系域和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前陆盆地的层序地层发育,也会分配层序内部的沉积物充填。基于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地震、测录井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内构造层序类型及主控因素,阐明不同构造层序内部的沉积充填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在前陆盆地期(须二段—须五段)可以划分为2个构造层序,其中须二段和须四段为强烈造山期体系域,须三段和须五段为构造宁静期体系域;构造运动是控制研究区构造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强烈造山期体系域以粗粒沉积为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构造宁静期体系域以细粒沉积为主,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10.
江西是华南白垩纪红色碎屑沉积岩系最发育的地区之一,且常夹有火山岩层。会昌岽背村一带红色沉积岩系底部的火山岩具有较高Si O2和Al2O3,较低的Mg O,Si O2=59.0%~64.6%(平均61.9%),Al2O3=15.5%~18.9(平均17.7%),Mg O=0.28%~0.92%(平均0.55%);富碱和钠,(Na2O+K2O)=7.19%~10.1%(平均9.70%),Na2O=6.50%~7.70%(平均7.03%),在Si O2-(Na2O+K2O)图解上落入碱性系列粗面岩或粗面英安岩范围;CIPW计算结果显示,标准矿物Ab=57.2%~65.7(平均60.5%),Q=6.07%~14.7%(平均9.95%),小于20%,属粗面岩。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强烈亏损,Eu负异常不明显,∑REE=114×10-6~168×10-6,∑LREE=101×10-6~148×10-6,∑HREE=14.9×10-6~19.6×10-6,∑LREE/∑HREE=6.54~7.52,(La/Yb)N=24.9~34.2(平均27.4),δEu=0.81~1.10(平均0.98%),在稀土曲线图上呈明显的右倾,具高压型粗面岩的特征。较低的Y和Yb含量,较高的Sr含量和Sr/Y比值,Y=8.99×10-6~11.7×10-6(平均10.8×10-6),Yb=0.55×10-6~0.82×10-6(平均0.7×10-6),Sr=329×10-6~836×10-6(平均498×10-6),Sr/Y=36.5~71.8(平均48.2),具有埃达克岩的特征;在不相容元素蛛网图上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K等元素),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Ta、Nd),具壳源的特征。较低的(87Sr/86Sr)i值、较高的εNd(t)和较小的TDM2值,(87Sr/86Sr)i=0.7074~0.7082(平均0.7077),εNd(t)=-1.99~-2.60(平均-2.29),TDM2=1 071 Ma~1 120 Ma(平均1094 Ma),具年轻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物的特征。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14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变化范围为(114~108)Ma,加权平均年龄为(110.7±1.0)Ma,MSWD=0.47,指示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晚期。上述特征显示,会昌岽背村一带红色沉积岩系底部的火山岩为早白垩世晚期加厚地壳背景下年轻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粗面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