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6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考证认为:齐梁帝王萧氏的故里东城里为今丹阳东城村;齐梁帝王及其宗族的籍贯今地应正确表述为"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丹阳东)"或"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丹阳东)"。  相似文献   
132.
戊戌变法时期的梁启超从文化决定论出发,将中国的衰落归结为背离了孔子的大同之义,主张引进西学,尤其是政治学,在调适中西的基础之上,重构作为变法理论的新孔教。  相似文献   
133.
卫刚 《科学之友》2010,(1):40-41
文章就当前现浇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施工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方面从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另一方面倡议了工程质量科学、严谨、务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4.
梁武帝是南朝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贡献表现在正乐、创造清商曲、创作佛曲音乐、发明四通十二笛及"八十四调"理论。梁武帝早年深受传统儒、道思想影响,晚年潜入佛门,其音乐创作及音乐思想受其行为观念影响,尤其在正乐及佛曲创作中,他将佛乐融入传统雅乐、燕乐中,为我国雅乐俗化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5.
梁漱溟的文化思想理论始创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梁漱溟在“五四”时期一片推翻传统、倡导西化的浪潮中,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高扬中国儒家文化的旗帜,创造性地重新解释儒家经典,试图创造一种全新的中国文化来指导中国的社会实践,探索一条中国式的观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6.
论述了地方著名人物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意义,分析了特色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原则及优势,介绍了《诸葛亮研究》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并探讨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7.
在《时务报》的创办及发行过程中,四川达县的吴德潚、吴樵父子作为报纸的幕后支持者,参与了《时务报》筹备、发刊、发行的主要过程,在制定办报方针策略、推荐梁启超参加《时务报》、筹备费金、获取官方认可,在西南地区、杭州等地报纸发行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时务报》发生内部矛盾时,吴氏父子对调解汪梁纷争也超到了重要作用。吴氏父子之所以积极参与《时务报》的种种活动,与他们具有维新思想和忧国思想有密切关系。但由于他们的活动多处于幕后并且是阶段性的,故其作用未被世人重视。  相似文献   
138.
以政治救国为价值目标来开启人生航程的梁启超,其思想焦点经历了两个层面的深入性转变:一是从政治到文化、从为救国而新民到为立人而立人的转变;二是在对人的理解上,披理入情,并把对情感的思考,从着眼于情感与国民性、政治的关系向情感与人的存在、与生命的自由伸展的关系做了大幅度的拓展。正是对文化和生命意义上的“人”的终极眷注,正是从追寻人生灵趣的角度对情感的肯定,使梁启超将早年的政治功利美学发展为情感、趣味、生命一体的文艺美学和审美人生论。  相似文献   
139.
在《三国志》、《蜀鉴》等正史中没有看到谁把刘禅看做了白痴,通过考查刘备、诸葛亮对刘禅的态度、陈寿对刘禅的评语,以及与李后主对比,却见刘禅不但不是白痴,反而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亡国之君.  相似文献   
140.
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年轻时就号为“章四友”的说法并不可信,同时“崔李苏杜”的名次排列乃是依四人的诗在当时宫廷中的地位与影响来决定的。“章四友”作为以为友新风尚推就下形成的人集团,它的形成方式本身就全面反映那一特定的政治化环境中新兴士子以章致身的生动情态。反之。以为友的风尚也影响了四人的学创作,打开了唐人诗歌表现内容的一个新视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