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7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8 毫秒
61.
兖州之战是关系曹操、吕布双方命运的一次重要战役。关于此次战役,众多论者都忽略了袁绍施加的重要影响。袁绍所敌视的吕布、张邈联合起来如果完全控制兖州,可能使袁绍腹背受敌,这是他支援曹操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役袁绍很可能亲自率军击败吕布占据东郡大部,吕布、曹操撤去后他以曾为张邈弟张超属下的臧洪为东郡太守。后臧洪对袁绍坐视张超被曹操消灭极为不满,与袁绍断绝往来。袁绍出兵经长期围攻重新占据东郡大部。袁绍、曹操后来走向公开分裂,此次兖州之战也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62.
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在陆游的“镜湖诗”中,关于绍兴地区市镇的描绘比比皆是,对当时市镇的类型、特点、发展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农村社会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有着具体而生动的反映,这些作品为我们深入认识当时江南小城镇的发展形态和水平提供了宝贵的例证。  相似文献   
63.
鲁迅留学日本时期,即明治三十五年至四十二年,在日本文艺界,正是自然主义文学占据主流地位、覆盖整个文坛的时期。鲁迅也恰恰是在这一时期弃医从文,放弃自己所学的医学专业,转向他当时认为比医学更能改变人的内心世界的文学。因此我们有必要剖析自然主义对鲁迅产生的影响,本文着重在鲁迅作品中寻找自然主义的痕迹。  相似文献   
64.
成书于西汉成帝时期的《别录》一书,是由学者刘向在校书工作之余编制而成的,在中国目录学史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别录》一书中叙录文的创作体例对后世目录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也为后世目录学著作中各大类、小类序的写作体例提供了创作启迪。  相似文献   
65.
从鲁迅思想最为核心的基点——“人学”思想出发,对鲁迅的戏曲批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至今为止,学界对于鲁迅戏曲批评的研究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将鲁迅简化、提纯化的倾向,指出以个体自由为原则的生命意识为主要内涵的“人学”思想,是理解鲁迅戏曲批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6.
对六安市的资源禀赋条件及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特征与趋势做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SSM)对该市2005至2010年29个产业部门的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及竞争力偏离分量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对其主导产业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六安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在定量分析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同时拥有优越的资源依托条件,有利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最适合作为现阶段的主导产业.采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并结合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及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从完善产业链,维护资源优势,注重科研创新,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四个方面着手促进六安市主导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
鲁迅选择文学,不单纯是顺应时代要求对社会使命的承担,更来自于他的内在生命自觉,是他听从内心召唤、回归自我的必然结果.从翻译到创作,从小说到杂文,30多年如一日始终守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鲁迅的确十分重视和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但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中都突破了附属于政治社会需要的“实用”层面,而是特别关注人的生命状态,探究灵魂的奥秘,传达自我生命体验,因而具有相当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68.
《苦闷的象征》是厨川白村的遗作,也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鲁迅的关注。由于鲁迅等人的积极译介,厨川白村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领域名声鹊起。他的文学观契合了鲁迅当时的文学思想,也影响了鲁迅的文学创作。学界关于厨川白村与鲁迅的比较研究尚处于一般引述状态,而关于厨川学术思想的渊源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厨川白村文学思想的显性源头在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之中,而其隐性的渊源则在马克思学说中。马克思的劳动学说是厨川白村改造日本国民性的重要参照,这也是《苦闷的象征》超越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9.
《三吴水利录》是明代归有光编著的一部专论太湖流域水利问题的著述.该书比较全面地记载了此前有关太湖流域水利的诸家之说,清晰点评了诸家的观点,在前人对太湖流域水患原因探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太湖流域水灾的成因,并提出治理太湖流域水患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它是一部颇具特色且影响较大的关于太湖流域水利史的著作.  相似文献   
70.
庐隐是一位感伤主观主义者,她把自身的悲惨经历融人她的小说,使得她的小说具有浓重的主观性色彩,感伤而哀怨。本文试探讨庐隐小说主观性色彩的表现:在题材上,写自身的自叙传小说;在小说的组织形式上,运用书信、日记体形式;在抒情上,具有浓重的感伤情调。并分析形成这种浓重的主观性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