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3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随着组合结构在工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组合结构梁柱节点成为设计人员和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节点形式并应用于实际结构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些节点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且节点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本文对一些常用节点的特点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2.
A process to fabricate a kind of novel micro-nano scaled TiO2/CuS composite fibers by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and chemical precipitation method was developed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microstructures ...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介绍了酚醛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市场概况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和发展状况,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唐孝法  韩广发 《科技信息》2011,(33):425-425
本文利用极限的基本知识、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在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范围内推导出指数函数的求导公式。  相似文献   
75.
介绍一种适用于薄膜袋真空负压成型的新材料——聚乙烯醇薄膜。以聚乙烯醇为主要成膜物质,研究了增塑剂和成膜温度对聚乙烯醇薄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甘油为增塑剂,其用量在0.39/5~0.5%之间,干燥温度60~70℃,聚乙烯醇薄膜的抗拉强度达35.83MPa,撕裂强度达10.83MPa,其在丙烯酸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延伸性,与模型服帖紧密、造型准确且分离型好。  相似文献   
76.
根据复合支护结构的构造和施作过程的特点,对其分析了承载机理,提出了洞周承载环和高强度抗力点的概念,并在指出喷层与内衬主要承受与围岩变形的依时性特征有关的形变压力和自重荷载的基础上,依据变形协调条件对其建立了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7.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的PVC热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GA-FTIR联用的方式进行了PVC在空气条件下的热解实验,分别用DDTG曲线与FTIR的红外三维图、Gram-Schmidt(GGs)曲线等描述了PVC两个阶段的热解行为,对比了DDTG曲线与GGs曲线中峰的位置以及峰的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峰宽等参数,结果表明,TGA与FTIR联用时,FTIR的检测无明显的滞后,及返混等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78.
利用含有机硅基团的聚醋酸乙烯进行醇解得到有机硅改性聚乙烯醇产物,从而找到一条有机硅改性聚乙烯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提出采用低起泡性的OP-10/AEO非离子复合乳化体系解决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乳化缺陷问题。以改性环氧树脂E-51为芯材修复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脲醛树脂自修复微胶囊。采用光学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分别对形成过程、化学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Gauss拟合研究粒径分布,并探讨了乳化剂体系选择、乳化剂用量、芯壁比、搅拌速率等因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能有效改善乳化剂起泡效果,用量为5.0%,芯壁比为0.8∶1,搅拌速率为1 200 r/min,微胶囊包封率达到80%,粒径分布相对集中,具备良好的室温贮存性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0.
为了给玻璃粉水泥用玻璃粉的颗粒级配优化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了不同粒度分布的玻璃粉对胶凝材料的性能影响。首先将废玻璃破碎、球磨、干筛、湿筛和沉降,获得化学组分相同、粒度分布不同的超细废玻璃粉。分别测定不同粒度分布的废玻璃粉在复合胶凝材料中的强度,运用活性因子法分析玻璃粉对复合体系贡献度。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胶凝材料的强度随着废玻璃粉掺量的增加而减少;玻璃粉颗粒细化对复合体系的强度起着积极作用;玻璃粉水泥浆水化早期时,大多数情况下玻璃粉的活性因子为负,这表明玻璃粉对复合体系的早期强度不仅不能起到增强作用,反而对复合体系的早期强度起着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