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课堂中探究性教学的实施主要通过"探究性提问"的形式实现.探究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在学习和思考中使思维得以提升.其根本目的是诱导学生的创造能力,但在提问中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在趣味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存疑性,问题难度要适中.发挥好教学中的提问艺术,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2.
简单分析了Internet常用的几种主要搜索引擎的分类、性能、特点、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3.
在现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背景下,通过科学的实证问卷和个案访谈,剖析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完善大学生创业平台,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提出了就增强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如何进行课堂提问的问题 ,并从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效果两方面讨论了有关课堂提问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5.
建立探究性生化实验教学模式,培养科研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与探究性生化实验的关系,探究性实验是建立在传统基础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性实验过度而建立起来的。探究性生化实验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创新性。探究性的考试模式能够有效地检验教学效果。探究性考试模式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是一种开放性的能力测试过程。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实验考核相结合,能显著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6.
实验教学是高师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专业实验课教学只有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未来教师的新路径,才能使师范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尤其是科学探究能力,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67.
应用数理统计并结合金融数学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新股发行方式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实证研究IPO询价制度实行前后电力行业的股票市盈率及股票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研究市盈率和收益率的统计分布及相关模型.首次尝试采用稳健的R估计法建立电力行业股票收益率与经营业绩指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8.
关联挖掘在Deep Web查询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Deep Web进行模式匹配查询时,通常会碰到复杂的模式匹配。由于复杂模式匹配技术在对所有可能联接进行匹配时,需要的空间开销比简单匹配的空间开销大得多,所以现有的模式匹配技术大部停留在简单匹配技术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关联规则挖掘这一方法在复杂匹配中的应用,将模式匹配视为一种关联挖掘,实现web查询接口的匹配,以此将Internet上众多数据库进行集成。  相似文献   
69.
阐述了Matlab实践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将Matlab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探究式学习、网络学习等整个教学过程,配合提出的"6∶2∶2"考试模式,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使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70.
高校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体验式、思辨式的高级学习形式,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表征。以《论语》的学习理论为基础加以审视,高校研究性学习可以这样解读:好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学而思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乐学是研究性学习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