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54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49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一种逐步优化灰导数背景值的GM(1,1)建模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证明了离散齐次指数函数经一次累加生成后为离散非齐次指数.进而在GM(1,1)以均值生成作为灰导数背影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逐步优化灰导数背景值的方法,提高了建模精度,特别对于绝对灰度为0(或很小)的具有齐次灰指数律的数据,应用该方法可以得到十分理想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2.
如何优化分配,合理调运,及时准确地完成后勤保障任务,是现代战争中战区物资调运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运输问题,就现代战争条件下战区物资调运问题的各种情况建立了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后勤物资保障的决策支持系统及指挥自动化系统,为解决战时后勤保障供应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3.
提出了0-1整型线性和二次型规划(0-1ILQP)的Hopfield神经网的解法.即将0-1ILQP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用罚函数的方法写成能量函数形式,然后利用Hopfield神经网求解出该能量函数的全局最小点,从而求解出原0-1ILQP的最优解.最后,作为一个算例,给出了此方法在优化卫星任务规划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4.
近程雷达目标多分量信号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目标多点散射模型为背景 ,提出了FM近程雷达回波混频后多分量信号模型。证明单频信号瞬时频率定义不适合多分量信号。首次提出利用TLS -拓广ESPRIT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求解多分量信号平均频率。计算机模拟表明 ,该方法用于测距时 ,测试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针对一类下层决策人分组的两层决策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决策机制,随后提出了一种决策方法。该决策方法为这一类两层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求解途径  相似文献   
146.
本文介绍了粉碎过程数学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动态矩阵模型,分析了各种模型之间的关系和演变,并通过间歇式粉碎过程模型,对其他类型粉碎过程的数学模型作了推导。  相似文献   
147.
本文针对采用指数调整来实现零件校正质量控制的方法,提出并证明了引理及收歛性定理,从理论上保证了该数量化管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8.
149.
以层次分析法及模糊数学为基础。提出了一个适合评价石油勘探开发系统总效益的模型.介绍了建模的基本思想、模型的结构以及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同时还以历史数据为基础,推算出一系列参数,并建立了21个判断矩阵.这就较好地解决了石油勘探开发系统总效益评价中将多目标综合为单目标的问题,从而使石油勘探开发系统总效益评价工作更为科学,评价结果更为准确.利用建立的模型对现有4个油田的总效益进行分析,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0.
在井式气体渗碳炉中,采用滴注法进行气体渗碳时,炉内气氛中的化学反应往往达不到平衡。在这种情况下,用建立在化学平衡基础上的间接法对炉内气氛的碳势进行测量和控制,不易得到理想的结果。本文提出采用热丝法直接对炉内气氛的碳势进行测量和控制,阐述在这种条件下在不同碳势的气氛中渗碳时,工件表面碳含量、渗碳层深与渗碳时间的关系和沿层深碳浓度分布的预计,以及渗碳过程的计算机控制。结果表明,控制精度碳势为±0.05%,表面碳浓度为±0.05%,层深为±0.1mm;沿层深各点碳浓度分布的预计值与实测值偏差±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