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丛书文集   7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1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研究以52个S2和22个S4代株系及其组配的杂交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分析不同世代材料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20对SSR核心引物在S2和S4代株系中分别检测到61和39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平均检测到3.1和1.95个等位基因以及4.7和2.15个基因型.通过类平均法(UPGMA)将52个S2代株系划分为7大类群,其中A9-22和A9-37单独聚为一类,其余株系类群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将22个S4代株系划分成4大类群,与系谱来源一致.S2和S4代株系间差异位点数变幅分别为2-37个和0-23个,且系谱来源相同的株系间差异位点数少于其不同来源的株系.证明玉米S2代是急剧分离世代,随着世代的增加,S4代趋向稳定,群体整齐度增高,其相应杂交组合也表现出相似的遗传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32.
为筛选和评价西辽河平原灌区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2011年~2013年在通辽金山农业科技园对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5个玉米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产量由高到低的次序为人禾698、农华101、郑单958、金山27和厚德198,但产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穗粒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人禾698、厚德198、郑单958、金山27和农华101,其中人禾698与农华101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秃尖长度以农华101最大,金山27最小;出籽率在81.1%~83.6%,品种间差异大于年际间差异,且品种间以厚德198最高,农华101最低.  相似文献   
133.
为明确海南地区南繁基地玉米茎腐病的病原,从玉米发病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了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病原菌回接等试验,得到了2株对玉米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分别命名为JF02与JF04.随后通过PCR反应扩增了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JF02与JF04的16S rRNA序列,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分离的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序列相同,属同一病原菌,且为狄克氏菌.该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为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4.
玉米丝黑穗病菌培养性状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菌(Sporisorium reiliana)的培养性状有一定的分化。根据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性状的不同,23个菌株分为6类;根据病菌在PD培养液中颜色的不同,23个菌株可分为4类;根据病菌的致病力强弱,23个菌株分为7类;认为病菌致病性强弱与菌落颜色或发酵液颜色呈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5.
采用成单19号为参试品种,在四川省喜德县海拔1700mm 的孙水河谷冲积土壤上进行试验,采用营养土软盘育苗,定向移栽,施足底肥、配方施肥、化肥深施、防治病虫、人工辅助授粉,剔除老叶,授粉结束后,去雄花等配套技术。经实际验收,亩产达到1015.7kg。创造了凉山州乃至四川省玉米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