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68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高邮凹陷阜一段处于不同成岩阶段的储层出现了大致相同的成岩矿物的成岩现象,通过对目的层成岩阶段、成岩现象分析,结合构造、盆地流体等因素,提出差异成岩原理,认为当地层倾斜角度不大时,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处于相同的成岩阶段;早期成岩阶段的产物可能会在晚期成岩阶段中残留;当地层倾角较大时,同一时代的地层可能处于不同的成岩阶段,深部成岩流体的向上流动使浅部处于早期成岩阶段的储层具有晚期成岩现象.  相似文献   
112.
贵州剑河八郎松山寒武系黔东统都匀阶“清虚洞组”灰岩、泥岩中产大量三叶虫及带软躯体动物多门类化石.其中三叶虫非常丰富,包括莱德利基虫类、耸棒头虫类、褶颊虫类等.本文描述的褶颊虫类八郎村虫Balangcunaspis (Yuan et Zhao,1997)包括横宽八郎村虫Balangcuna-spis(B.)transversus及次柱形八郎村虫(相似种)Balangcunaspis(B.) cf. subcylindricus,其中横宽八郎村虫也见于凯里组下部层位.八郎村虫的发现,使其产出层位下延,丰富了“清虚洞组”三叶虫的组合,也为寒武系第4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三叶虫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3.
皖南蓝田剖面皮园村组为一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约550~532 Ma)沉积的黑色硅岩.皮园村组硅岩样品的w(Ce)/w(Ce*)为0.68~1.08(平均0.85),w(La N)/w(Ce N)为0.56~1.52(平均1.10),指示它们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剖面下部与剖面上部样品具有明显不同的稀土配分:剖面下部样品的REE低,具有与现代海水非常相似的稀土配分,表明受陆源碎屑物质影响很小.虽然剖面上部样品依然保留了海水的某些特征,如Ce的负异常和Y的正异常,但总体显示出平坦的REE配分形态,且REE高,接近平均页岩,表明剖面上部样品受陆源碎屑影响大.w(Al2O3)也表现出下部样品低(0.03%~0.94%,平均0.41%)、上部样品高(0.74%~5.04%,平均2.98%)的特征.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皖南皮园村组硅岩很可能沉积于大陆边缘环境,其沉积水体由于海退的影响逐渐变浅,由深水盆地边缘环境转变为斜坡环境.硅岩沉积古地理环境的变化可能造成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早期生命的出现、演化和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岩石薄片、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对元坝地区飞仙关组二段滩相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储层孔隙形成、保存的主要成岩作用进行详细研究,并结合烃类充注期次,探讨滩相储层的孔隙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以鮞粒灰岩为主,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等次生孔隙构成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孔隙的形成受泥晶化、溶蚀、胶结充填、压实压溶、构造破裂等多种成岩作用影响,其中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储层次生孔隙形成的关键,I期埋藏溶蚀作用为烃类充注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储集场所,而大气淡水方解石胶结作用则对次生孔隙保存起到明显的破坏作用;研究区储层孔隙演化经历了石油充注前形成溶孔且孔隙增减交替变化、油向气转化期溶孔孔隙减少、油向气转化后形成裂缝、溶孔且孔隙缓慢增加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5.
基于"优质源岩控藏"理论和"储层甜点找油"思想,应用测、录井、试油、薄片等资料,系统总结松南中央坳陷区泉四段致密油的分布规律,剖析不同类型致密砂岩油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致密砂岩油藏集中分布在长岭凹陷内及其周边斜坡区,具有"满坳含油、宏观连片"的特征和"东富西贫、南富北贫"的差异性;青一段下段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TOC)大于2.0%的优质源岩展布范围控制致密油藏分布格局;异常高压与源储断层的空间配置关系控制下部砂组含油性,剖面上油气下排深度最大为140 m;平面上超压大于10 MPa、与断层距离小于2 500 m的区域是Ⅱ~Ⅳ砂组的致密油藏富集区;优质储层物性"甜点"控制致密油富集程度及产量;坳陷型湖盆上生下储式致密砂岩油藏的形成主要存在凹陷区"源内直排倒灌"和斜坡区"源边反转断层遮挡"两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6.
神经网络是一门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未,它可用来解决测井解释和油藏描述中的模式识别和参数估算等问题。本文利用取心并的储层孔隙度与测井数据,应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川中磨溪气田香四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的预测模型。与传统方法~回归方程、灰色方程和测井解释相比,其精度及实际预测效果均令人满意。该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7.
地层伤害有许多描述方法,但其数学关系不明确,没有统一标准。其基本评价方法是不稳定试井,对普通油层Horner和由线拟合法很方便,但对复杂均质油层尤其非均质油层,前法很少凑效,后者唯一性较差。本文提出表皮系数同其它各种地层伤害参数间的关系通式和统一标准;系统介绍了均质、非均质油层求地层伤害的现代试井程序,包括分析基础、目的、关键和可靠性等人工智能的初步模式。  相似文献   
118.
依据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采用相关分析法和相对值比较法确定了砂体分类的评价标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因数权重;用函数分段法确定了单因数隶属度。经过多个变换模型的对比分析,选择合适的模型,利用最大隶属原则评价出砂体类属。大芦家地区东营组13个单砂层砂体分类的实验表明,正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9.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黏土衍射、物性等测试分析方法,对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块长2储层特征和物性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柳洛峪区块长2储层物性整体上呈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是储层物性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0.
董亮  胡勇  侯云东  何文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6):15925-15937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系羊虎沟组发现发育有良好烃源岩,烃源岩中有机质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开采前景,原有的地层划分颇具争议,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勘探需求。本文以卫宁北山地区下河沿剖面为例,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地球化学元素检测、古生物检测,结合盆地整体沉积背景,对羊虎沟组进行精细化分,确定盆地西缘南段地区地层划分标志层。重新厘定羊虎沟组与太原组界限,将石炭系与二叠系界限作为羊虎沟组与太原租的分界线。根据孢粉分布,羊虎沟组自下而上划分出3个孢粉带:Lycospora noctuina—Cyclogranisporites aureus组合、Dictyotriletes bireticulatus—Ahrensisporites guerickei—Torispora securis组合、Crassispora kosankei— Densosporites anulatus组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羊虎沟组时期Mn/Fe值上升,-δ13C‰值下降,该时期海平面上升;至太原组时期,Mn/Fe值下降,-δ13C‰值上升,该时期海平面下降。据此,将羊虎沟组划分羊3、羊2、羊1三段。通过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沉积相,确定三级旋回划分,进一步验证岩石地层划分。通过建立区域地层对比剖面,展现了工区西部地层厚度大,东部小的沉积特点,不同地区羊虎沟组地层及其组内各小层分布、发育存在明显差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