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7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高斯光束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双光束的非交迭效应对MachZehnder极化干涉仪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极化干涉仪性能的途径,并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用自制的有衬底的线栅极化器组装成的MachZehnder极化干涉仪,在波长为337μm(890GHz)的条件下,测得调制比优于19dB,插入损耗小于1dB.  相似文献   
92.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是光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本文对影响实验结果的仪器调节和干涉条纹测量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改进方法,使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由6%左右降至2%左右,提高了实验精确度。  相似文献   
93.
共路移相剪切干涉测量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用于非球面面形测量的剪切干涉仪.仪器采用新型剪切发生器,可实现完全共光路和分步相移干涉,其结构简单,有较好的抗干扰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仪器重复性达到λ/50.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利用扫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对金属薄膜反射系数进行准定量测量的实验原理;并对几种已知的反射系数R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对此方法进行几点讨论。  相似文献   
95.
行波型超声波电机定转子接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刚性定子和柔性转子的面接触模型,将摩擦层等效为分布的线性弹簧,建立了考虑摩擦材料剪切变形这种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接触模型.探讨了电机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相对照。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一种可进行动态微位移激光测量系统。该系统以He-Ne激光器为光源,配以去噪装置、判向变频系统、CCD视频信号的高速动态采集系统、微机处理系统及干涉图处理软件包等,基于位相调制的基本原理,实现了微位移的精确测量。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其精度、误差、灵敏度及稳定度都有较大提高,并实现了微位移的全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97.
设计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全光纤微振动干涉测量仪,通过小波分析对干涉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实际的位移信息。并给出了具体的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利用小波变换处理干涉信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对级联Mach-Zehnder干涉仪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并成功制作了50GHz的平顶二级级联Mach-Zehnder干涉仪型间插复用器,整个结构由3个耦合器和2组干涉臂组成.实际得到的光谱分布与计算机模拟的曲线基本相符,1dB带宽达到了0.304nm,占复用波长间隔的76%,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平顶型的光谱分布,整个器件的附加损耗约为1dB.  相似文献   
99.
针对中国中西部挤压造山带大埋深不同侧压系数(0.5~2.0)下复合地层在工程开挖扰动下复杂叠加的变形破坏特征,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对3种不同组合型式的复合地层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同时结合软岩和硬岩解析解的分析对比,发现开挖卸荷作用下复合地层位移量比均质软岩小,前者随侧压系数增加位移量较大的点由顶拱向边墙转移变化。硬岩中富集的主应力比软岩中高。软岩塑性区半径最大的是前软后硬型,比上下叠置型复合地层的结果大很多。后者接近该深度下的均质软岩隧道的塑性圈半径。本文结果可为复合地层中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非等压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相关问题是影响围岩破坏失稳的重要因素。首先,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分析非等压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边界条件,探究侧压系数对塑性区形成的影响机制。此外,利用ANSYS/LS-DYNA仿真平台对不同侧压系数下的巷道围岩力学行为进行静动载荷耦合响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侧压系数的增大显著改变围岩有效应力的分布特征。有效应力场的分布特性与塑性区边界理论解具有一定的吻合性。不同侧压系数的应力场作用时,巷道围岩的变形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随着侧压系数的增大,围岩发生较大的非均匀性变形。静动耦合作用下顶板和底板的围岩破坏区域显著增加,但两帮围岩的破坏面积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