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21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61.
龙门山中段茂汶─汶川韧性剪切带中可见到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的古生界。该地的巴罗型中压变质相相当于松潘—甘孜褶皱带中地壳的绿泥石带,构成了北东—南西向的茂汶—汶川变质带。雪隆包花岗岩体正位于该变质带的中心部位。三次韧性变形作用(D1~D3)造就了印支褶皱带,并在三叠纪末末形成了松潘—甘孜褶皱带。D1变形作用为北东—南西向的挤压作用和冲断作用,形成了大型的等斜褶皱,使古生界缩短和加厚。在持续的D2北京—南西向挤压作用下,松潘—甘孜褶皱带和稳定的扬子克拉通之间的差异应变由茂汶—汶川剪切带中非同轴左旋剪切作用所容纳。雪隆包花岗岩体是在D2变形作用的晚期侵入到剪切带的。产生蓝晶石的变质条件也是在D2或D2变形作用后出现的。D3变形作用为北西—南东向挤压,在局部地方形成糜棱岩状的道冲剪切带。这些特征与绿泥石退变质作用有关,揭示出在D3变形期间茂汶—汶川变质带有较大幅度的隆升。尽管雪隆包岩体在空间上与茂汶—汶川变质带有关,但作者认为其变质作用是岩层加厚引起的热作用重新达到平衡的产物,而不是由侵入作用引起的热接触变质作用。然而,与岩浆作用伴生的高温和活动性流体仍是产生D3局部变形和雪隆包岩体隆升的原因,这也是局部出现角闪告相  相似文献   
62.
本文根据砂带与线材间的接触状态,讨论了砂带修磨线材机理的有关问题,导出了磨削压力、砂带速度与金属去除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磨削压力的变化对磨削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增大磨削压力可大大地提高磨削生产率,降低比磨削能.  相似文献   
63.
Helium is a trace constituent in natural gases and is the lightest element of all rare gases. Formed during natural nuclear processes, helium is chemically stable. Due to its strong diffusibility and permeability, helium can be used as a very sensitive tracer. Helium has two natural stable isotopes, 3He and 4He. 3He originates from the universal nebulae when the earth was formed, and 4He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radioactive disintegration of elements in the crust, such as U and Th [1]. In…  相似文献   
64.
根据混凝土施工经验,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各道工序的把关.针对混凝土墙身表面出现的缺陷,提出施工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混凝土墙身外观质量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65.
对吐哈盆地以粗碎屑岩含煤为特征的八道湾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和聚煤作用分析,编制了各种单因素图件及占地理图。识别出盆地内来自北侧和南侧物源区的多个三角洲朵体,其中在台北凹陷西部发育的吐鲁番-七泉湖三角洲是一个典型的来自南部物源区的大型三角洲,它控制了台北凹陷西部的相带及煤层展布。盆地内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间湾和下三角洲平原以及冲积平原岸后的沼泽环境,这里一般有中等的沉降幅度并且陆源碎屑供给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6.
 根据1950~1999年的海温距平和中国夏季(6~8月)雨带分布类型资料,分析了各雨型与前期及同期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21°S~21°N,29°E~81°W)海温异常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不同雨带类型和所对应同期及前期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7.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面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谁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有先机,谁就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获胜.在此背景下,准确把握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长江上游经济带特征的分析,从全国生产力布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三个方面对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8.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详细研究了须家河组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湖相三角洲、湖泊、海相三角洲、滨岸和海湾六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古地理演化经历了由海相环境-海陆过渡相环境-陆相环境的转变;在须四早期,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褶皱成山,使研究区与阿坝海域完全隔绝,整个四川盆地真正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9.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面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谁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有先机,谁就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获胜.在此背景下,准确把握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长江上游经济带特征的分析,从全国生产力布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三个方面对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0.
Four rock assemblages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wo different tectonic setting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NEE-SWW extending HP-UHP metamorphic belt in southwestern Tianshan, northwest China. Eclogite assemblage EC1 is geochemically akin to alkaline within-plate oceanic island basalt (OIB). EC2 shows affinity to enriched mid-oceanic ridge basalt (EMORB). Rare earth element (REE) and other immobile trac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blueschist assemblage BS1 resemble those of normal mid-oceanic ridge basalt (NMORB). These three assemblages are likely formed on a seamount setting, and the prevalent presence of carbonate minerals and omphacite quartzite stripes/gobbets suggests ancient pelagic sediments including marls are probably developed upon the basaltic seamount. Whereas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S2 assemblage are of volcanic arc basalt-type. The seamount with the pelagic sediments on it is brought into the subduction zone, and volcanic arc basalts formed on th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rench sediments are eroded and enwrapped in the subducting mass, they are altogether subjected to high to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and subsequent exhumation towards surface. The HP-UHP metamorphic belt is thus interpreted as a subduction-accretionary complex formed by tectonic juxtaposition and imbrication of seamount, seafloor, trench and volcanic arc sequences during oceanic crust sub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