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41.
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混源油油源组成与聚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普遍混源,为确定混源油的油源组成,本文尝试选取代表不同端元的单一油源原油的样品,进行人工配比混合模拟实验,发现原油饱和烃馏分C20-C21-C23三环萜烷的峰形会随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比例而有规律地变化.据此,以本区邻近盆1井西生烃凹陷的莫索湾和莫北油田为例,研究了混源油的聚集特征,结果表明,在近生烃凹陷区,晚期生成的下乌尔禾组生源油所占比例较高,而在远生烃凹陷地区,早期生成的风城组生源油所占比例较高,后期下乌尔禾组原油对前期风城组原油的"推动"作用以及发生在"推动"过程中的混源效应和次生变化,是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聚集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2.
车莫古隆起对古油藏及油气调整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腹部中浅层次生油藏受古油藏位置及规模控制,为揭示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对古油藏、油气调整及次生油藏的控制作用。从井、震、油气水资料入手,利用流体包裹体GOI 值,确定古油藏油水界面,在古构造恢复基础上,按背斜油藏类型确定古油藏范围;根据古构造范围内砂体展布和厚度,参考已探明油藏参数,确定古油藏规模。准噶尔盆地由南向北掀斜后形成单斜背景,古油藏遭受破坏,综合考虑构造、断裂、不整合、砂体等因素,从古油藏出发确定油气运聚方向、路径和次生油藏发育区,提出腹部中浅层岩性地层油藏是主要勘探对象,由以前“沿梁”勘探走向斜坡带,改变了以寻找岩性–构造油藏为主的勘探思路,指导了莫17 等井发现。  相似文献   
143.
 针对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多轮次蒸汽吞吐后开发效果变差、亟需开发接替技术的难题,立足于春风油田埋藏浅、高孔高渗、地层平缓、温度低、储集层薄、地下原油黏度高、热采水平井整体开发的油藏条件,开展了水平井蒸汽驱先导试验.试验区动用地质储量102×104 t,部署注汽井5 口,对应21 口油井,注汽井、生产井均为水平井,井距100 m,排距140 m,水平段长度200m,注汽速度5 t/h,采注比1.2.钻打了3 口观察井,实时监控油层温度、压力.试验已历时19 个月,从单井日产油量、含水、阶段采出程度、地质储量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对比分析看,蒸汽驱见效明显.在考虑稠油递减规律的前提下,蒸汽驱比蒸汽吞吐产量增幅为48%.证实,薄浅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技术切实可行.试验过程中形成了"立足高温微汽窜采油"的开发理念和动态监控体系、水平井高温汽窜治理、水平井蒸汽吞吐引效、大斜度注采一体化泵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地区二叠系风城组主要发育云质岩和火山岩两类储集体,研究这两类储集体的分布范围对该区的石油勘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云质岩和火山岩规模分布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相似的强反射特征,仅靠振幅类属性难以区分云质岩类和火山岩类储层.本文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分析云质岩和火山岩这两类储层在频率响应上的不一致性,将两者的分布区域区分开,并结合该区探井的试油资料,总结出不同层段云质岩类储层产能的高低与其频谱特征的规律,从而提取属性对云质岩类优质储层分布范围进行预测,为该区二叠系风城组的勘探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利用频谱分解技术预测云质岩类优质储层的方法为其他区域云质岩类油气勘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5.
准噶尔盆地南缘艾维尔沟群物源与古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恢复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中—晚侏罗世原盆地沉积环境格局,为进一步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的构造特征提供支持。方法根据岩石碎屑组分基本数据,运用地层厚度、砂岩百分含量、古水流、砂岩成分、重矿物成分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研究区古流总体自东而西、自南而北,伊林哈比尔尕山以南和博格达山内部为准噶尔盆地南缘下中侏罗统艾维尔沟群的主要物源区。结论艾维尔沟群物源样品反映了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和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沉积环境以干旱—半干旱型气候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146.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非常差,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成像难度大、构造成图精度低等难题,提出了山前复杂构造研究思路、方法和流程,采用了静校正、叠前时间深度偏移成像、构造建模、变速成图等多项关键技术,对南缘重点构造目标(霍尔果斯背斜)进行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攻关,落实了一批有钻探价值的构造圈闭并提供了井位建议,对指导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7.
依据地质、地震、测井、试油等资料,基于构造、岩相模型,利用Petrel和Fraca软件,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以地震方差数据体为软数据、单井裂缝分析资料为硬数据,建立了车排子油田车21井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带模型、大尺度缝模型、小尺度缝模型和相应的流体动力学模型,精细刻画了不同空间尺度裂缝的展布特征和分布规律,实现了裂缝沟通半径的合理预测。研究表明:本区天然裂缝发育以SN向、NEE和NWW方向为主;裂缝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断裂附近裂缝较其它区域更为发育;裂缝供液半径为75m左右;断裂附近是下一步滚动扩边的优选目标区。  相似文献   
148.
Volcanic rocks with adakitic compositional signature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ancient Junggar island arc for the Late Paleozoic. These adakites for the early Devonian from the Tuoranggekudouke Group (D1t) are characteristic of high Sr, Sr/Y and (La/Yb)N but low Y, Yb and HREE. Their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much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typical adakites in the world but distinct from those of the normal arc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same Group. We conclude that these adakitic volcanic rocks were produced by slab melting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Paleoasia-ocean lithosphere subduction. This infers that the Paleoasia Ocean in the north Junggar area began a new subduction process in the early Devonian.  相似文献   
149.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岩芯、地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边界、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初始湖泛面进行识别,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Jsq1和Jsq2),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3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对准层序、准层序组进行识别,划分19个准层序,分别对应19个小层,对5口单井进行层序划分,在横向上进行连井层序对比。对2个三级层序的地层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三工河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活动是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物供给条件和气候变化对层序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湖平面的变化是构造沉降、气候变化、沉积物供给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陆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岩性特征、岩相展布、构造演化过程、裂缝分布规律、已知含油气层分布区、岩性与油气层的关系、不同岩性岩相的物性特征、烃源条件等进行分析,认为陆西石炭系存在上、下两个层序,这两个层序的顶界均为区域性不整合面;火山岩相主要有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等4种类型,不同层序相分布有所不同;陆梁隆起的雏形形成于中海西运动第一幕,晚海西期得到定型与加强;上层序物性最好的岩相是溢流相,其次是爆发相,物性最好的岩性是玄武岩,其次是火山角砾岩;有利储层分布区有两个,一个位于夏盐凸起东部的夏盐1—石南3井区,另一个位于夏盐凸起西部及三个泉凸起区;陆西地区的烃源主要来源于玛湖凹陷。最后指出陆西石炭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主要位于夏盐凸起与三个泉凸起的西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