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3篇
系统科学   67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以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主桥(跨径为460m)的悬索桥为工程背景,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研究了其动力性能.根据相似原理制作了1∶50缩尺比的模型试验,获得了其竖弯、横弯的频率,并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了三维模型,对全桥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试验和数值分析可以得出竖弯及横弯的校核系数均较为理想,表明双梁式计算模型可以应用到这种体系的动力分析计算中,以及实桥所采用的有限位移理论分析其动力特性,并进行抗风、抗震等设计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2.
将汽车悬架系统看成是一个两自由度的质量-弹簧-阻尼振动系统,采用复数向量法获得了车体和轮胎振动的解析解,以及振动系统的一阶和二阶振动模态的频率。在建立的实验模型上,采用锤击法和扫频实验获得了振动系统的一阶和二阶振动模态频率。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吻合,证明了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还发现,悬架系统在振动系统的一阶振动模态频率处的隔振效果不明显,车体仍有较大振幅的振动;然而悬架系统在振动系统的二阶振动模态频率处的隔振效果非常显著,车体振动的幅值很小。研究结果能够为汽车悬架系统的设计以及驾驶员选择合适的路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图的Harary 指数定义为图中所有顶点对的距离的倒数之和。本文我们刻画了给定顶点数和悬挂点数的图类中,Harary 指数取到最大、第二大、第三大的极图,并由此确定了关于悬挂点数的Harary 指数上界。  相似文献   
994.
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评价方法制定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对汽车悬架性能的评价,对汽车生产企业有重要指导作用。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分别讨论了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汽车悬架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针对某一具体车型,通过测量获得实车参数,以ADAMS/car进行了仿真试验分析。按照提出的汽车悬架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根据汽车平顺性评价的结果,针对某工况下平顺性评分较低,用ADAMS/Insight对悬架相关参数进行正交优化试验;按照优化结果改进实车悬架参数,对比优化前后该车操稳性、平顺性道路试验结果,提出该车型悬架性能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95.
报道了水解酪蛋白对烟草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并确定了水解酪蛋白的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996.
汽车悬架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汽车悬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着重分析了悬架的原理,给出了衡量悬架的性能指标,讨论了各种悬架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悬架的发展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997.
我国现代悬索桥的特色、创新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悬索桥建设取得了飞跃进步和巨大成就,同时展望21世纪超大跨度桥梁在跨海工程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和宏伟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8.
聚丙烯酰胺反相悬浮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Span—80为分散稳定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后期滴加单体和共沸脱水法合成了平均粒径大约为110μm的聚丙烯酰胺(PAM)吸水微球,并系统地研究了分散稳定剂、引发剂的用量及搅拌转速对聚合产物(PAM)稳定性和粒径大小的影响.所得产物采用红外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999.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subcooled boiling characteristics of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on Pt wires. Some phenomena are observed for the boiling of water-SiO2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on Pt wires.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not any evident differences for boiling of pure water and of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at high heat fluxes. However, bubble overlap phenomenon can be easily found for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at low heat fluxes, which probably results from the increase of the attracter force between bubbles and of the bubble mass.  相似文献   
1000.
提出了考虑主缆空隙效应的缠绕钢丝预加力计算公式,计算了选择主缆缠绕时机的条件和缠丝的技术要求,算例表明,主缆空隙率和缠绕钢丝的直径与弹性模量是影响缠丝预加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