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2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5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1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铅在土壤-玉米-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以某电解铅厂周边农田土壤和玉米为研究对象,采集距排烟口50 m、110 m、300 m、500 m、700 m、900 m和3 000 m处的土壤和玉米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别测定土壤、玉米和大气样品的铅含量和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电解铅厂周边的玉米均受到铅的污染,玉米根中的铅主要来自土壤,籽粒中的铅很有可能大部分来自大气,少部分来自土壤,茎中的铅很可能来自土壤而不是叶面传输;籽粒中的铅与叶片中的铅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相关方程为y=-0.0002x~2+0.0461x-0.4643,R=0.966 7。  相似文献   
2.
3.
4.
使用高纯同位素物质精确配制同位素混合物,作为标准物,确定质谱仪器的系统误差。本工作用天然丰度水定量稀释高浓重氧水,制取从0.1982至96.92原子%~(18)O的氧同位素标准水样,用来校准质谱仪器。 实验采用BrF_5将水样转化成O_2。用质谱峰高法测定(18)~O和(17)~O丰度。比较质谱测定值和计算得到的丰度值C,求出质谱仪固有偏差校正系数K、并得到K与C的线性相关关系。 共得到16个具有准确丰度值的氧同位素标准水样。  相似文献   
5.
济阳拗陷高含CO2气藏的同位素特征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济阳坳陷无机成因CO2气藏多沿断裂呈带状分布,且与新生代玄武岩在空间分布上关系密切.它具有高的CO2含量(64.55%~99.96%,平均为88.17%)和高的δ13CCO2值(-7.54‰~-3.35‰,平均为-5.03‰),40Ar/36Ar(318~3000,平均为1355)和3He/4He(4.68×10-6~3.55×10-6,平均为4.01×10-6).这些特征表明,气藏中CO2为深部地幔来源CO2和地壳来源CO2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产物.研究区内前第三系碳酸盐岩石的CO2含量及其δ13C值的降低进一步表明,地壳来源CO2主要由碳酸盐岩石的脱碳反应形成.  相似文献   
6.
对于陆架海而言除了冰体积效应,温度效应外,还有由于大陆淡水注入引起的,使δ^18O值负向偏移的效应,而且在低海平面时期,当沿岸水团盛行时,这种效应起主导作用。笔者将这种效应从广州的盐度效应中分离出来,称为陆架海的负值效应。  相似文献   
7.
作者根据对新疆东天山典型金矿床的沉淀成矿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稳定同位素特征等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论证了形成金矿床的硅质流体最初是一种以水为主要溶剂,以溶解态、胶体态氧化硅为主要溶质的高温高压(超临界态)溶液,其来源于地幔,是一种溶解了大量SiO2的地幔流体。而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硅质流体上升运移过程中所经围岩,以致成矿物质来源具异源性。这对研究内生金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成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南西部地区各钻井的原油、地面油气苗、以及油砂样品进行分析化验,从其物理性质、轻烃特征、碳同位素以及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进而通过原油及油砂、烃源岩在物理性质、轻烃特征、碳同位素以及生物标志物和成熟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地区第三系—白垩系原油更可能是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油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油通过断裂或各种裂隙向上运移混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The correlation of opal content and MAR with oxygen isotopic records of benthonic foraminifera at Site 1143,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indicates that,since about 900 ka,the increasing opal content and MAR during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is inferred to reflect the bigher surface productivity ,for the intensified summer monsoon during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would result in the enhanced upwelling and nutrient supply,Time-sequence spectral analyses of oxygen isotopic record ,opal content and MAR at intervals of 0-900 ka reveal that the changes of surface productivity were dominantly forced by the variations of the earth orbital cycles.  相似文献   
10.
C-isotope compos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inian on the Tarim plate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02 samples of limestones,mudrocks shales and tillites from the Sinian in Kuluketage have been analyzed ,Four formations in the Sinian belong to glacial deposits in which the differences in δ^13C are distinct (-14.7‰- 4.2‰),Distinctly negative δ^13C excursions for three times support the viwe of three glacial deposits in this area suggested by previous authors,except for the durations of them ,δ^13C values are generally positive in the Beiyixi Formation of lower part of the Lower Sinian ,representing probably the rock records of a continental rift related to break-up of the Rodinian supercontinent,There are three times of distinct excursions of δ^13C curve in all strata,The first one is from positive values at the bottom to about -5‰ at the top of the Beiyixi Formation ,The second one,from 0‰-3‰ in the Arletonggou Formation of upper part of the Lower Sinian to -3.4‰---14.4‰ in the Teruiaiken Formation.The third one,from positive values in the Zhamoketi Formation of lower part of the Upper Sinian to negative values in glacial varves at the top of the Hankeerqiaok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