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众多证据表明,黑格尔是现代性的集大成者。在解放后对黑格尔展开系统批判之前,20世纪初的章太炎便对之持批判态度,成为了对黑格尔式现代性的首击。章氏的批判恰恰发生在真如哲学本体论的建构、对单线进化观以及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批评等章氏哲学体系的关键处,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章氏现代性批判的面貌。和黑格尔“以力代神,以论理代实在”构建本体论不同,章氏构建了以真如-阿赖耶识为本体的哲学思想。针对黑格尔哲学实际上成为了单线进步观的哲学基础,章氏从真如哲学思想的本体论、人性论和认识论等角度对其进行了解构。针对黑格尔哲学还演化成社会达尔文主义,强制不同文明统一发展,章氏提出了“不齐而齐”的齐物哲学主张加以应对,为不同文明自身的合法性寻求辩护。然而,由于真如-阿赖耶识体系自身的复杂性,章氏的批评未必是无懈可击的。  相似文献   
32.
西方哲学在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危机,一是哲学自身的危机,二是科学对哲学的挑战,唯科学主义的盛行.传统哲学和唯科学主义在本质上都坚持价值实体主义.消除危机的努力导致了哲学的两种对立的走向:否定哲学的合法性,取消哲学;捍卫哲学的合法性,主张哲学独立于自然科学.黑格尔之后的德国哲学总体上呈现出价值论转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33.
自由意志理论是黑格尔法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法律思想的出发点。而我国在法律传统上并不重视作为个体的个人,也极少有对于个人自由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对黑格尔个人自由意志理论的解读,进而揭示一些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34.
《小逻辑》是黑格尔哲学的精华,其中“质”的研究中以纯存在为开端。黑格尔认为,纯存在的诞生与哲学史的开端与发展一致,它符合逻辑学概念的排列方法,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它有利于人们认识、改造世界。黑格尔的哲学丰富了哲学殿堂。  相似文献   
35.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that every ontology and also every scientific system draws a picture of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abstractions and presuppositions which were accepted,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That is why Aristotle, Hegel, and the paraconsistent logics gave us different world views. On the basis of contemporary logics, including paraconsistent logics,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what the objects of the Aristotelian logic are, what are the presuppositions used in it, what are the meanings of its terms and how their meaning was changed when used in other theori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36.
黑格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同时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哲学教育家。他认为:哲学的用途在于训练思维以达到别的目的;方法是内容的灵魂;哲学教学要求在概念中得到直观,从直观中得到概念。按哲学的本性教学是黑格尔一贯的教学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工作者应对此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37.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以“解放”诠释“自由”,指出真正的自由是关乎全体人类的“普遍解放”。在马克思看来,以往的宗教批判和改革所取得的“中世纪的部分胜利”与当时思辨哲学所取得的纯粹精神自由都是不彻底的。实现真正的自由需要进行“彻底的革命”,既需要对一切不彻底的批判进行再批判,更需要在实践中彻底变革落后的现实。批判的根本在于彻底否定宗教与思辨哲学所塑造的乌托邦式的自由,实践的根本在于彻底消灭私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