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4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正> 一前言磁记录体通常是把磁粉、粘合剂、分散剂、润滑剂等与有机溶剂一起进行充分混合,制成磁性涂料,涂到带基上制成的。但由于磁粉属于亲水性,而粘合剂属于亲油性,它们之间的亲合性不好。此外,磁粉表面和微孔中吸附的水份和空气,也妨碍粘合剂和溶剂对它的侵润和分散,以致使制成的磁带,特别是对高速复制带,高密度录像带和计算机磁带,容易造成磁层脱落,掉磁和耐磨损性能下降。近十年来国内外为解决这一问题,对磁粉表面进行化学处理的研究十分活跃,其目的是改变磁粉的  相似文献   
92.
在考察热处理过程中影响Co-γFe_O-3磁粉磁性能各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热处理后磁粉矫顽力H。增值的机理。结果表明,包敷层中CoFe_2O_4的结晶度以及Co_xFe_(3-x)O_4过渡层的形成是磁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还原处理后Fe~(2+)的存在是过渡层形成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93.
苏晓冰 《科技资讯》2012,(12):102-102
通过对弹簧原材料表面缺陷的研究,采用表面喷漆新工艺,用磁粉对弹簧钢进行表面探伤,对表面状态不良的部件探伤提供较为成熟的经验  相似文献   
94.
樊明岩 《科技信息》2010,(18):I0352-I0353
磁粉检测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领域,影响磁粉检测灵敏度的因素很多,其中在发电厂设备安装中,管道对接接头的磁粉检验中所涉及的曲面半径大小的问题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对比试验,分析了曲面半径大小对交叉磁轭法灵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96.
超细铁黄包硅技术与表面状态剖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铁黄包硅工艺过程,并在100L反应釜中予以放大。所制得包硅磁粉形状规整,抗烧结性良好,有效在消除了孔洞,磁片性能明显优于未包硅磁粉。采用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对包硅磁粉表面结构进行了剖析,确定了包硅磁粉界面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7.
98.
超细金属和二元合金磁粉的制备及静态与动态磁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多元醇方法制备了纳米金属及二元合金磁粉,XRD和TEM分析表明,所制超细金属磁粉粒长为50nm左右,其形状近似为球形,Co粉和Ni粉具有面心立方结构,面CoxNi1-x合金粉为固溶体或Co和Ni的fcc相混事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进行了静太磁性能测试,当0≤x≤1(mol)捍,比饱和磁化强度σ从18.8Am^2/kg变化到128.8Am^2/kg,而矫顽力Hc从14000A/m降至  相似文献   
99.
NdFeB磁粉表面包覆有机硅树脂防氧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和旋涂技术,用正硅酸乙酯的乙醇溶液,经过水解、缩聚和干燥,最后在NdFeB磁粉表面形成了有机硅树脂薄膜。用SEM,TG和DTA技术对包覆有机硅树脂的磁粉表面形貌和组成及防氧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其包覆磁粉的磁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00.
采用DTA、TG、TEM、XRD、HREM等研究了酸法铁黄脱水过程中相变及孔洞产生的变化机理。发现α-FeOOH在275~310℃完成向α-Fe_2O_3的转变,沿颗粒针形方向形成片状α-Fe_2O_3相与狭长脱水通边交替排列的组织,且随温度升高,狭长通道缩短变粗,至500℃左右时,则转变成零星分布的圆孔。通过分析α-FeOOH与α-Fe_2O_3的拓扑转变过程,认为交替组织是α-FeOOH沿[100]方向收缩至25%的结果。颗粒内部空位浓度梯度的存在是导致空洞形态衍变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