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is paper presents a rapid regression algorithm for the retrieval of methane(CH4)profile from 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AIRS)based on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EOF)and its validation.This algorithm was trained using the simulated radiance from an assemble of atmospheric profiles and can be utilized to derive the CH4profile rapidly with the input of the AIRS cloud-clear radiance.Validation using hundreds of aircraft profiles demonstrates that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is about 1.5%in the AIRS sensitive region of359–596 hPa,which is smaller than AIRS-V5 product(except in high latitudes).Comparison with the groundbased solar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metry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the RMSE of the retrieved CH4total column amount is less than 3%.This EOF-based regression method can be easily applied to other thermal infrared sounders for deriving CH4and some other gases,and the derived profiles can be used as the first guess for further physical retrieval.  相似文献   
62.
建立了非均质双孔介质煤层气储层多分支水平井开采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裂缝中气体的扩散和主支、分支井筒内压降的影响,分析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分支间距对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多分支水平井开采煤层气储藏时,给定井身结构条件下,存在最优分支间距,当分支间距小于最优分支间距时,实际控制面积小,峰值产气量和累计产气量小;当分支间距大于最优分支间距时,累计产气量降低,相同控制面积下采出程度降低;现场开采煤层气储层时,当最优分支间距较小时,相对而言实际控制区域内煤层气采出程度更高;本文计算条件下,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最优分支间距为200-300m。  相似文献   
63.
鄂尔多斯盆地DJ区块煤层气储量大,但受地质及工程条件的影响,区块单井产气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区块煤层气地质及工程生产数据,首次将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 RF)与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 CV)相结合应用于煤层气领域,并利用RF-CV从地质和工程两方面筛选了影响日均产气的主控因素。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利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预测煤层气井的产气情况,测试井的决定系数R~2=0.85,预测效果较好并验证了RF-CV方法的准确性。基于熵值法(entropy method, EM)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对DJ区块127口井的产气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选出相对贴近度前12的井,利用统计分析法对优选的井与全部井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工程主控因素的最优区间,研究结果对煤层气井的压裂规模优化和有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4.
采用地质分析、动态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沁水盆地南部(以下简称沁南)煤层气的排采特征、产气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产能主控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上产措施建议。结果表明,沁南煤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产量平面差异大,直井见气时间1-9个月,达产时间为6-18个月,面积降压区产气效果好,中、高产气井具有较长稳产期;含气量、渗透率、构造部位、压裂多裂缝、排采控制对煤层气产能影响大,应在开发有利部位实行非均匀布井,面积降压排采;压裂应根据天然裂缝发育情况选择压裂方式,天然裂缝发育区,应增大压裂规模以形成更大控制面积的裂缝缝网;天然裂缝不发育地区,应采取控制多裂缝的工艺,增加主裂缝长度、宽度为主。排采应连续,降液速度不超过5m/d,见气后应控制好放气速度。  相似文献   
65.
利用脉冲微型反应色谱装置,选择性能优异的Ni-2-Ce-Mg催化剂研究了甲烷二氧化碳转化制合成气反应过程中甲烷脱氢和一氧化碳歧化两个主要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甲烷脱氢反应积炭比一氧化碳歧化积炭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翅片间距对储热单元的储热时间与储热量的影响,对管翅式相变储热单元的结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设计4种不同翅片间距的管翅式换热器,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际实验数据探讨翅片间距对储热时间及储热量的影响,进而选取两组翅片间距模型分析供暖运行参数对储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热泵工作温区下,翅片间距最小比最大模型的完全熔化时间缩短了79.57%,储热量减少了13.31%;进水温度升高,熔化时间缩短,储热量增加,与进水温度为55℃相比,进水温度为70℃的两组模型熔化时间分别缩短64.45%和65.77%,储热量分别增加17.27%和19.35%;进水流量提升促进相变材料熔化,最大入口流量与最小流量相比,两组模型完全熔化时间分别提升了11.54%和8.17%,储热量在8 h内分别增加8.10%和16.59%,且存在阈值流量,超过该流量后对储热量的影响很小。可见,减小翅片间距不仅降低储热量,还会导致储热单元成本显著提高,因此储热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放宽翅片间距以降低换热器的成本。  相似文献   
67.
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的形成和储层的特性决定了煤层气储层评价的一系列关键参数,这些参数可用常规测井方法直接或间接获得。使用测井数据评价煤层气储层是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8.
用DSC法研究麦秸人造板用胶的热反应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差示扫描量热示(DSC)研究了麦秸人造板用胶(异氰酸酯(MDI)、脲醛树脂(UF)和改性UF树脂)以及它们与麦秸之间的热反应特征,结果表明:MDI自身的热反应特征平稳。在被测的温度范围内,基本无放热及吸热现象发生;MDI和水共同加热时,可以产生放热及吸热反应;改性UF树脂与未改性UF树脂相比,吸热反应提前发生,总吸热量减少。  相似文献   
69.
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线性矩阵不等式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器的综合方法。通过引入松弛矩阵变量,实现了Lyapunov矩阵变量与系统矩阵的解耦,提供了额外的设计自由度,同时也降低了Lyapunov变量的保守性;通过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某型飞机综合飞行/推进控制系统的纵向控制律设计,并与传统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仿真,检验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0.
在铀矿勘查工作中,揭露到的富铀矿体铀含量可达5% ~ 10%,甚至更高.γ测井规范中指定的FD-3019型γ测井仪检定线性上限为2%(核工业国营263厂,1989),遇铀含量超出测量上限时,会出现溢出现象.为满足热液型铀矿床高含量测井的需要,在FD-3019改进型γ测井仪基础上,研制了FD-3019增强型γ测井仪,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