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辽中凹陷锦州区块东营组发育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远岸水下扇和近岸水下扇等重力流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沉积体系分析,探讨了各类水下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条件,建立了相应的发育模式,分析认为:物源系统、坡折类型和湖平面变化的耦合关系决定着沉积体的基本特征,包括类型、层序位置、发育部位和规模大小等。进一步研究表明,各类重力流沉积内部构成差异明显,坡折类型及组合样式对其控制作用明显,表现为:坡折组合的规模和复杂状况决定了砂体平面展布的分异状况;坡折带的类型和坡度决定着沟道体系的发育情况;坡折下方微地貌构建的次级坡折带控制着砂体的分配,尤其是优质砂体的富集位置。沟道化是断陷湖盆重力流沉积的一大特色,探讨了其有别于经典海相重力流相模式的原因。对岩性圈闭的勘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2.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其开发和建设一直得到国家和山东省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而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其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在分析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背景的基础上,确定其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东营市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区.依据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对东营市重大工程布局的适宜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3.
STATCOM用于抑制电压跌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电压跌落对优质供电造成的影响,采用加装STATCOM装置的方法来进行无功补偿,以此维持连接点电压的给定值,提高系统电压的稳定性。通过分析STATCOM的工作原理,并且结合现场需要,提出采用电流的间接控制来进行电压的调整。仿真结果表明,加装STATCOM后,经过一个周期的暂态震荡过程,电压就维持在限定范围内,提高了电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4.
对东濮凹陷文留地区东营组原油的族组分、饱和烃色谱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东营组含油砂岩抽提物饱和烃一般在50%左右、非烃+芳烃为50%、沥青质一般小于5%;饱和烃同位素变化范围为-27.3‰~-28.1‰,族组分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小;饱和烃色谱特征差别较大。这主要是与原油不同深度时生物降解作用的程度有关。甾萜烷系列中C27和C29重排甾烷含量低,重排甾烷/规则甾烷的比值在0.1左右,C2920S/(20S+20R)为0.2~0.4,三环萜烷、四环萜烷含量低,Ts大于Tm,奥利烷与γ蜡烷含量高,反映了高盐度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未熟-低熟油特征。油源对比结果显示文留地区西部沙河街组第三段源岩与东营组油藏具有较好的亲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5.
 渤东凹陷南部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多年勘探一直未获重大发现,其中该区新近系与古近系地层分界面T20 的认识不清可能是制约该区油气发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区域控制、单井解析、分类对比的研究思路,综合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对研究区T20 界面进行了重新厘定和界面特征的对比分析。从古生物、岩性组合旋回变化、地层接触关系等方面,认为应将研究区T20 界面整体上调至一套振幅较弱的波组之中,钻井上该界面上下古生物种群及数量发生突变,并位于一套进积型准层序组的顶面,地层接触关系表现为顶超特征。研究区T20 界面地震反射特征与区域上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异,界面上、下地层的岩性、岩相不同于邻区是造成T20 界面地震反射特征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6.
 王家岗地区主要发育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浊积岩油藏。在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受古地貌控制,区内发育滩坝、浊积岩等多种沉积体系,不同类型岩性体叠置关系复杂,导致储层预测难度较大,影响了研究区油气勘探与开发。为了获取储层展布,本文应用地震储层反演技术,针对该区地质特点进行了声波曲线重构,对反演模型进行地震储层反演,并通过误差分析验证,得到较好的反演效果,完成了沙四上亚段各个砂层组储层平面分布的预测,对明确油气分布规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7.
考虑拉索垂度,建立了水平索-桥系统的面内参数振动运动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描述拉索的横向位移,并取拉索的前两阶模态,用Galerkin方法得到拉索二阶广义坐标运动方程;同时,建立桥面等效质量块的运动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尺度方法,导出了运动方程的理论解.以南京长江二桥A20拉索为研究对象对拉索响应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主要参数对拉索响应的影响,并对理论解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8.
 板桥凹陷在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湖相盆地独具特色,现今油气藏气油比(GOR)变化范围为300~3000m3/t,大部分属于天然气饱和-超饱和油气藏。 本文首先基于大量岩石热解数据和测井、录井等资料,精细刻划了板桥凹陷烃源灶特征,有效源岩主要位于沙一段和沙三段,主体为II2-III型,有机质丰度为1%~2%的源岩对应的氢指数(HI,干酪根热解烃与总有机碳的比值)在100~300mg/g之间,源岩成熟深度范围约为3600~3800m。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沙一段和沙三段源岩的生排烃特征和组分,结果表明,板桥凹陷湖相源岩只有在生烃转化率达到30%左右、镜质体反射率(Ro)达0.8%以上才能实现排烃,沙三段排出烃类GOR超过600m3/t,沙一段排出烃类GOR相对较低,大约为222m3/t,与现今油气藏性质较为一致。中国东部更多的实例剖析表明,源岩的HI0和初始有机质丰度是控制油气藏GOR的关键性因素,板桥凹陷天然气大量聚集成藏归因于腐殖型源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9.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充分利用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综合地震特征,对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二段展开沉积相特征研究,认为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时期发育湖泊相和三角洲相,其中湖泊相发育滨浅湖和深湖-半深湖两个亚相,三角洲相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砂体发育,其中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最为发育,是研究区有利储层发育相带。  相似文献   
140.
本文利用岩心、薄片、及地化分析资料,从火山岩储层基本特征研究出发,对火山岩成岩作用与火山岩储层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马朗凹陷火山岩为岛弧环境下形成的中基性碱性-钙碱系列岩石,岩性以玄武岩为主,发育溢流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和裂缝两种类型,以次生孔隙尤为发育;储层物性上具中低孔,低-特低渗特征;成岩作用与储层形成机制分析表明,构造作用、风化淋滤因素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作用;酸性和碱性流体叠加溶蚀作用是本区火山岩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