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21.
Ni—B/SP的负载量对催化剂苯加氢反应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化学还原与浸渍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各种负地量的负载型非晶态NiB合金催化剂,采用脉冲微反技术以苯加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研究了不同镍负载量对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会负载量9.98%,采用XRD确定了催化剂的非晶结构,采用ICP测得了催化剂的镍负载量和体相组成,采用BET和CO化学吸附法测得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SBET)和活性镍表面积。  相似文献   
122.
利用常压固定床微反-色谱联装置、X-射线衍射(XRD)以及程序升温还原等分析手段,考察了镍负载量对自热转化催化剂Ni/γ-Al2O3的活性和还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000℃下焙烧的模型催化剂Ni/γ-Al2O3,用XRD检测均未发现NiO(200)特征峰;而当镍含量达到8.1%时,XRD可检测到以尖晶石形式存在的镍。模型催化剂中NiAl2O4的还原性能低于NiO。催化剂中镍的负载量在一  相似文献   
123.
过渡族金属元素氧化物已经成为材料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文中以氯化铜和碳酸钠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了CuO微纳米结构材料。对制备的微纳米CuO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及分析,并探讨了纳米结构CuO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通过简单改变反应物的用量,成功实现了CuO微晶形貌的调控。当氯化铜与碳酸钠的摩尔比为1:1时,产物具有类似花状的形貌;而当氯化铜与碳酸钠的摩尔比为1:2时,产物具有类似球状的形貌。整个反应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添加剂和精确的pH值控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在工业化生产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4.
CuO-ZnO-CrOX-Al2O3催化剂前驱体组成及分解的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分析方法对CuO-ZnO-Al2O3和CuO-ZnO-CrOx-Al2O3催化剂的前驱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铬元素以硝酸铬引入时,Cr(NO3)3与碳酸钠反应生成Cr(OH)3沉淀,沉淀物的热分解产物为Cr2O3。当Cr元素采用Na2CrO4引入时,沉淀物的热分解产物为CrO3和CuO3。  相似文献   
125.
采用醇热法制备了CeO2纳米材料,并以此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uO/CeO2催化剂.XRD、TEM及N2吸附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eO2比表面大且结构有序性好.TPR和XPS分析证实CuO/CeO2催化剂中有不同的铜物种存在.催化性能评价结果则显示焙烧温度影响CuO/Ce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而且由于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使得CuO/CeO2的催化活性远远高于单纯CuO和CeO2组分.  相似文献   
126.
为了考察了Mn与Zn摩尔配比以及不同碱金属盐修饰制得的锰锌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苯甲酸甲酯气固催化加氢合成苯甲醛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在氢酯比为1.5的条件下,进行苯甲酸甲酯催化加氢反应,发现以5%LiCl修饰的活性组分负载量为25%、n(Mn)/n(Zn)为1.14的MnOZnO /γAl2O3催化剂,在常压、430 ℃、空时为1.84 h时,苯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97.71%,苯甲醛的选择性为84.80%.  相似文献   
127.
针对铜极易被含Cl~-溶剂腐蚀的问题,以NaOH和(NH_4)_2S_2O_8的混合水溶液为氧化剂、十七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FAS-17)为低表面能改性剂,在铜表面制备得到超疏水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涂层表面的结构、形貌及组成进行了表征,通过Tafel极化曲线和EIS谱图分析了样品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中的防腐蚀特性。结果表明:浸渍10 min的铜表面生长出了致密均匀的CuO纳米线结构;化学改性后表面的水接触角(CA)大于160°,滚动角(SA)小于3°。相比裸铜基板,生长有超疏水CuO纳米线结构的表面表现出较低的腐蚀电流密度(I_(corr)=3.285×10~(-6) A/cm~2),抑制腐蚀的效率达到99.65%,而且在3.5%NaCl溶液中浸泡6 d仍保持超疏水性。与当前使用缓蚀剂抑制铜腐蚀的方法相比,文中方法更加环保且廉价。  相似文献   
128.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550℃热处理条件下制备纯TiO2及CuO/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面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率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550℃热处理工艺制备的纯TiO2为锐钛矿结构,Cu元素加入后,TiO2中出现了微量的金红石,促进了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并且产生了CuO相,形成了CuO/TiO2复合材料.CuO的产生有利于抑制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但CuO/TiO2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低于纯TiO2,这可能是CuO/TiO2复合材料的纳米颗粒团聚现象增强,比表面积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29.
采用XPS方法研究了Fe,V助剂的加入对CuO/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