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农业领域,实现自动、准确、稳健的种子分类识别算法是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由于杂草种子的类别很多,大小、形状、纹理等特征变化多样,即使一个类别的种子,不同的特征也会在数量上有所差异.另外,由于种子常常会因潮湿、病菌等因素,产生霉块或病斑即是连续遮挡或噪声的问题,而之前的算法不适合解决此问题.文中通过求解一个复合的欠定线性方程组优化问题来解决杂草种子的连续遮挡问题.文中利用压缩感知理论在机器学习领域的运用,用主成分分析、下抽样、随机取样等方法对种子图像降维,然后就把杂草种子分类问题归结为一个求解待测样本对于整体训练样本的稀疏表示问题.问题的求解通过e~1范式最小化完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稀疏表示算法进行分类,可以达到很好的识别效果,对于87类的杂草种子,最好的识别率是90.80%.  相似文献   
62.
长白山区草坪杂草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白山区草坪杂草种类与多度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发现123种草坪杂草,隶属29科、86属.草坪杂草一年生66种,多年生杂草57种,其中禾本科杂草15种,占杂草总数的12.2%,菊科31种,占杂草总数的25.2%.提出了清除杂草的具体建议,为国内外研究长白山区草坪杂草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63.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没有中间传动环节, 任何不确定性扰动都会直接影响控制系统性能的问题, 设计 了一种改进杂草算法优化的 PMLSM(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二阶自抗扰控制器。 通过采用 混沌反向学习初始化方法和柯西分布的空间分布方式改进杂草算法优化自抗扰控制器参数, 经过优化的自抗 扰控制器的控制其性能有明显提高。 仿真结果表明, 该自抗扰控制器响应速度快, 稳态误差减小 2% 且无超 调, 对负载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4.
对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菊科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有菊科野生植物44属、78种(包括变种2);其单种属最多,而以寡种属植物优势最强;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着重介绍了该保护区菊科野生植物资源在药用、食用和观赏等3方面的经济价值,并就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5.
以细叶亚菊(Ajanna tenuifolia)、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a)、南美蟛蜞菊(Wedeliatrilobat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5种菊科植物4个浓度的水浸液为供体,对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种子萌发进行了生物测定,同时选择了同域分布的常见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进行了相关指标的测定,比较了供体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强度.测试结果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I)评价,RI的相加平均值(M)评价供体对受体在萌发期的化感强度.结果表明:不同水浸液对受体种子萌发的影响依供体种类和水浸液浓度而有差异,下田菊对黄帚橐吾萌发期的化感作用最强,火绒草对垂穗披碱草萌发期的化感作用最弱.权衡每种供体对两种受体的M值,发现0.0500 g/mL南美蟛蜞菊、三叶鬼针草和0.0250 g/mL下田菊水浸液对黄帚橐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牧草种子抑制作用较弱,其活性成分可作为植物源除草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6.
稻田周围杂草上寄生蜂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改装的吸虫器对福建省古田县稻田周围杂草上寄生蜂进行调查 ,采集到寄生蜂 19科 78种 (或类 )。其中 ,绝大多数寄生蜂是稻田害虫的寄生性天敌 ;少数为重寄生蜂 (如螟蛉折唇姬蜂等 ) ;还有极少数种类既是害虫寄生蜂又是重寄生蜂 (如大痣细蜂等 )。这表明稻田周围杂草上贮藏着丰富的寄生蜂资源 ,是稻田寄生蜂的重要种库。适当保留稻田田埂的杂草和稻田周围的杂草地 ,有利于保护稻田寄生蜂资源 ,提高寄生蜂对水稻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7.
金华市郊土壤和杂草元素含量特征及数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浙江金华郊区 33个样点的土壤和 38种杂草的 5 1份植物材料中 K、Mg、Ca、Mn、Zn、Cr、Cu、Pb、Cd元素含量 ,结果表明 ,9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 K >Mg>Ca>Mn>Zn>Cr>Cu>Pb>Cd,在植物体内 K>Ca>Mg>Zn>Mn>Pb>Cu>Cr>Cd。9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变异为 Mn>Cd>Ca>Zn>Cr>Cu>Mg>Pb>K;在杂草中 ,除 Zn、Mn外 ,其余 7种元素均以根部元素含量在种间的变异最大 ,地上部分的变异幅度比较接近。杂草对元素的富集作用为 Ca>K>Mg=Cd>Pb>Zn>Mn>Cu>Cr。Ca、K、Mg元素在植物的地上部分的含量高于地下部分 ,6种重金属元素中 ,仅 Mn在叶中的含量高于根部 ,其余均是根 >叶 >茎 >花果 (除 Cu外 )。生长于重金属污染环境下的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卷耳 (Cerastium viscosum )、臭荠 (Coronopusdidymus)、钻形紫菀 (Aster sublatus)、光风轮 (Clinopodium conf ines)、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水苦荬(Veronica undulata )、三白草 (Saururuschinensis)、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 )、波斯婆婆纳 (Veronica persica )、石龙芮 (Ranunculus sceleratus)、水芹 (Onanthe javanica )、龙葵 (Solanum nigrum )、一年蓬 (Conyza annunus)、北美车前 (Plantago virginica )、直立婆婆纳 (Veronica arvensis  相似文献   
68.
陕西省菊科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共有32属46种.区系成分多样,其中温带成分有7属,占21.9%;热带成分有6属,占18.7%;世界分布有3属,占9.3%;地中海—西亚—中亚分布有3属,占9.3%;东亚分布有3属,占9.3%;外来栽培属有10个,占31.6%.可见,陕西菊科观赏植物区系成分中温带性质明显,热带分布占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69.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and economic remediation of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single Cd and Cd combined with Ph, Cu and Zn, a field-screening study on weed hyperaccumulator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field pot-culture experiments used to determine characteristics of weed plants enduring and accumulating heavy metals. In this study, 54 weed species belonging to 20 families from agricultural fields of the Shengyang suburbs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raxracum mongolicum, Solanum nigrum and Conyza canadensis could strongly tolerate single Cd and Cd-Pb-Cu-Zn combined pollution, had high Cd-accumulative ability, and generally possesse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yperaccumulators. Because there are synergic and antagonistic effects among Cd, Pb, Cu and Zn, singlefactor pollution tests should be done as well as combined pollution tests dur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hyperaccumulators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phytoremediation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hyperaccumulators identified. The field pot-culture experiment should be a new tentative method to screen out accumulative and tolerant species in view of its obvious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operation, low cost, and easy identification of investigated plants.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