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6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总结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01-2003—12住院,并资料完整的86例结核性胸膜炎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中青壮年占大多数(77.9%),老年患病率较高(16.28%),大多数具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在积极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采用不限量缓慢抽液及胸腔内注药治疗。治愈48例(占55.81%),胸膜增厚38例(占44.19%),其预后与诊治的时机有密切关系.结论: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2.
神经营养素是一类神经营养因子,目前已被用于神经萎缩、神经变性、外伤修复等疾病的治疗中.它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神经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本文拟就神经营养素的生物学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3.
为了更好的认识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SDHVD)及该病特点,笔者观察了30例经彩超检出的SDHVD患者,结果认为SDHVD的年龄标准以50岁为宜,SDHVD是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左心房扩大为其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室上性心律失常为其典型的心律失常;从超声上观察SDHVD主要为左心瓣膜受累,尤其是主动脉瓣.  相似文献   
24.
目的提高医护人员对临床诊疗知情同意书法律意义的认识。方法抽查我院2004年5~12月出院病案600份,对其中知情同意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查600份病案中,全部符合要求的508份,占84.7%,存在问题的92份,占15.3%,有27份没有填写知情同意书。结论认真履行知情告知义务,完善各种知情同意书内容,严格签字制度,是防范医疗纠纷及完成举证责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5.
大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大肠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肠镜检查等手段,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肠道出血、肠梗阻等.其临床分型大体可分为息肉样型、浸润型、溃疡型3种.显微镜下组织学分类为腺癌、粘液癌和未分化癌.通过对265例老年大肠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及早诊断与治疗,有利于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6.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及致病机理.方法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相关病理、毒理实验.结果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消化道疾病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功能性基因组可能填补我们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病机制理解的许多空白,加速新疗法的产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胸部外伤的治疗原则.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治疗的372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总结.其中剖胸探查80例,心脏修补14例,胸内异物取出12例,胸腹联合伤16例,剖腹6例,行腹内脏器切除或修补.结果治愈371例,死亡1例,死亡率0.27%.结论只要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就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采用全息干涉术对不同洞型牙的受力变形进行了测量,结果说明新洞型具有明显优点。经254例临床观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9.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how her care will be managed. Pati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ringing to light and incorporating her perspective. The GRADE framework is touted as an evidence-based process for determining 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i.e. determining how care ought to be managed. GRADE recommendations are categorized as “strong” or “weak” based on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values and preferences” of a “typical” patient. The strength of the recommendation also provides instruction to the clinician about when and how patients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clinical encounter, and thus whether an individual patient's values and preferences will be heard in her clinical encounter. That is, a “strong” recommendation encourages “paternalism” and a “weak” recommendation encourages shared decision making. We argue that adoption of the GRADE framework is problematic to patient participation and may result in care that is not respectful of the individual patient's values and preferences. We argue that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is the conception of “values and preferences” in GRADE – the framework favours population thinking (e.g. “typical” patient “values and preferenc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values and preferences” are individual in the sense that they are deeply personal. We also show that tying the strength of a recommendation to a model of decision making (paternalism or shared decision making) constrains patient participation and is not justified (theoretically and/or empirically) in the GRAD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蒙成药扎冲十三味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状况,为临床更加精确地应用扎冲十三味丸及实验室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研究做指导,对扎冲十三味丸的成分、药理学、临床应用、实验室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扎冲十三味丸对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