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83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544篇
系统科学   334篇
丛书文集   382篇
教育与普及   46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3篇
现状及发展   50篇
综合类   17400篇
自然研究   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787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974篇
  2011年   1173篇
  2010年   1043篇
  2009年   1177篇
  2008年   1270篇
  2007年   1705篇
  2006年   1433篇
  2005年   1276篇
  2004年   1097篇
  2003年   1011篇
  2002年   788篇
  2001年   608篇
  2000年   493篇
  1999年   382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41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人的交际行为具有间接性和含义模糊的特点。这种化误读的根源在于西方人用他的眼光看待中国交际化,容易看到其显性化的一部分。阐释这些化现象时,西方人容易用自己交际化的标准对中国交际化进行重构,忽略中国交际化的隐性化,把中国交际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简单化。  相似文献   
22.
由胡宣明译<戴德生传>可知,中文"化学"译名与戴德生无关.由王韬<蘅华馆日记>推断,中文"化学"译名至迟于咸丰四年底(1855年2月初)由王韬等人制定.  相似文献   
23.
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特点,说明了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不能应用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评估。如果把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看成是为了获得一个未来取得现金流的机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期权性质,就可以用期权理论及Black-Scholes模型评估高新企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4.
分析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区域地理形成和发展的大背景 ,明确《中国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指出发挥学科优势、适应时代和地区要求是本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总目标和必由之路 .  相似文献   
25.
鲍丽娟 《长春大学学报》2002,12(1):59-61,80
汉语中某些词语除了具有表面显现的反映义以外,还有隐含在使用上的某些特殊要求和含义。词语的隐义在其使用中表现为感情褒贬的不同,使用范围及语义轻重的差异,搭配上对词语的限定等。  相似文献   
26.
英汉语比较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英汉语比较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包括研究的性质、范围与方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研究的宗旨与目的。文章坚持使用的术语是“比较”而不是“对比”,旨在倡导研究方法上从“重异”转移到“异同并重”或“重同”,因为这是人类思维本质的共同点所规定的。从近百年的英汉语比较研究的历史中,文章归纳出十个研究目的;一、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二、促进现代汉语研究;三、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四、深化汉语教学改革;五、为翻译学建设打基础;六、革新英汉、汉英词典编纂工作;七、革新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工作;八、深化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九、促进英汉语类型学研究;十、进一步认识语言与思维及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之间的唯一出路,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  相似文献   
28.
中国文学一旦按游牧民族的兴趣与要求去发展,一种新的、有生命力的文学形式便产生了。这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词的产生,就是体现这一规律的典范表现。  相似文献   
29.
本文概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光学石英玻璃的工艺过程,并就二氧化硅在微晶玻璃和膜技术方面的应用热点课题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30.
论述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提出民族精神是审美理想的源泉、真善美统一的标准是审美理想的核心、大众是审美理想的载体等三个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