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邱家大桥滑坡为一老滑坡,是澜湾子古滑坡群滑动分解后的一部分,后又发育有一次级滑坡,位于老滑坡滑体中部。邱家大桥滑坡规模较大,受连续降雨及施工扰动等外界因素的不断影响,邱家大桥施工完成后,滑坡一直处于缓慢变形中。通过现场调查、钻孔监测等途径掌握滑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进行稳定性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为滑坡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2.
基于固有振动频率的滑坡安全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型实验,在保持下滑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固有振动频率对滑坡内部的黏结力、摩擦力等抗滑力指标进行分析。通过在弱稳定阶段中实际静摩擦力是否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的方法,科学地判识滑体的稳定情况。结果表明:计算的摩擦力可以有效分析滑坡在弱稳定阶段期间的安全性,并证明固有振动频率监测比位移监测更加敏感。同时,固有振动频率的监测可对滑坡损伤做出定量判断,并可以评估滑坡静摩擦力指标,从而实现扰动后滑坡的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43.
在龙头山滑坡基本发育特征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滑坡的形成条件和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滑坡的形成条件包括:(1)浅湖相和半深湖相的沉积建造是龙头山滑坡形成的物质条件;(2)斜坡多面临空的地形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3)斜坡存在一组具有一定规模的NNW走向的陡倾导水横张节理系统是龙头山滑坡形成的结构条件,通过分析区域构造形迹和地表构造变形破裂认为,该组张节理是在NNW-SSE向历史构造挤压作用下形成的;(4)NNW走向的陡倾导水横张节理与暗红色泥岩顶面组成了斜坡内部的垂直和水平地下水渗透网络。滑坡的形成经历了成坡阶段、时效变形阶段和平推式滑移阶段。  相似文献   
44.
黑方台自1968年以来共发生滑坡200余次,已发生的黄土滑坡中,多数滑坡后缘发育有黄土洞穴。黄土洞穴不仅使地表水快速入渗,同时也影响黄土斜坡的稳定性。通过现场调查与室内实验,并结合多期影像对比,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黄土洞穴发育特征、类型和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洞穴主要分为冲蚀型、潜蚀型和湿陷型且沿台塬边缘分布;黄土洞穴的发育主要受到灌溉水、裂缝和黄土崩解性影响。灌溉水沿裂缝等优势通道下渗可在局部形成小型洞穴,裂缝部位含水率明显较大。党川3#滑坡裂缝沿滑坡边缘分布,裂缝走向与黄土洞穴长轴方向基本一致。该研究可为黄土洞穴发育与滑坡防治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45.
在山区修建高速铁路或公路时,为了保证线路的顺直性,选线难以对所有滑坡都进行避绕,导致隧道穿越大型滑坡的情况经常发生。在修建以及线路运营过程中,时常发生隧道拱顶开裂、隧道支护鼓胀、隧道变形严重侵限等问题。结合三个典型隧道-滑坡正交体系的具体实例,通过其施工监测变形,剖析了正交体系下隧道-滑坡在单滑面的变形特征,并分析了其受力模式。结合数值模拟和受力模式,提出了一体化加固方式,并以实例分析了其加固效果。研究结论:①在单滑面情况下,总结了滑带与隧道相互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当滑带作用于隧道边墙,其破坏类型为剪切破坏;当滑带作用于拱顶时,隧道破坏类型为挤压剪切破坏,隧道以拱部变形为主;②简化了滑带作用于隧道边墙的受力计算模型,利用数值计算验证了计算模型简化的合理性;③对滑带作用于隧道边墙的相互作用模式,提出了合理的加固方式,并通过计算表明隧道的变形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46.
结合阳泉矿区开采滑坡的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山体下开采所引起的滑坡特征,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7.
针对川东红层滑坡典型易发区域,采用小基线集(SBAS)时间序列的InSAR(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方法进行了解译,并采用Google Earth可视化展示,有效圈定并复核了潜在隐患区域。提取了采矿引起斜坡失稳及牛马场滑坡的变形位移曲线,揭示了其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解译区滑坡基本都发育在形变速率较大的黄色欠稳定和红色不稳定区域,区域形变位移值大小与滑坡发育比例成正比关系,35%的解译面积滑坡发育比率可以达到70%以上。同时通过野外调查发现4个潜在不稳定隐患斜坡,极大地提高了红层滑坡的早期识别能力。InSAR解译显示研究区西北区由采矿引起的斜坡失稳,与干涉图上的条纹位置对应较为一致,形变位移最大能达到视线向20 mm/a;牛马场滑坡范围均为垂直形变速率较大的黄色和红色解译点,变形位移曲线显示滑坡发生前已经处于蠕变变形阶段,累计变形量可以达到500 mm左右。  相似文献   
48.
根据矿区滑坡前地表变形的遥感监测方法,提出了不同轨道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数据集监测结果可靠性的判别依据,并对诱发矿区滑坡的因素进行分析.以鞍山市鞍千哑巴岭露天采场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44景Sentinel-1雷达影像(两组升轨和一组降轨),利用时间序列InSAR方法分析了采场边坡在2019年11月25日滑坡前约6个月的地表运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轨道数据集针对同一研究区域所获取的监测结果具有差异性,滑坡区域顶部后缘位置在发生滑坡前的一段时间范围内(约45d)呈异常强烈的加速变形现象.研究成果将为今后利用InSAR技术早识别矿区易滑坡危险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9.
讨论了灰色理论方法在公路边坡变形预测中的适用性,通过唐家寨滑坡工程案例的实践,理论模型预测的沉降量值与实测值接近,经验证,灰色理论模型在公路边坡变形预测中具有精度高,工作量小的特点,在工程中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0.
露天矿边坡滑坡的预报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是露天矿常见的边坡破坏现象,是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对边坡滑坡机理的分析,可以预报滑坡的发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滑坡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滑坡的发生及其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