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扼要介绍过碳酸钠的主要用途、生产方法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氯氮平并小量碳酸锂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氯氮平平均剂量为(247±61)mg/d并碳酸锂0.75 g/d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45例,疗程8 w,治疗前后进行PANSS、BPRS评定.副反应主要根据临床观察、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合并治疗8 w后PANSS量表和BPRS量表的减分率有明显的下降,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氯氮平并小量碳酸锂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副反应少、安全性强,可能减轻白细胞下降的程度,或减少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3.
在硼酸钠含量测定中,为消除碳酸钠的干扰,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本文运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进行了研究。其结论是:①在硼酸钠含量测定中,首先加盐酸分解碳酸钠,然后加多元醇,待给合酸生成之后,再加热驱赶二氧化碳。从而消除碳酸钠的干扰;②选用甘油作络合剂,加热温度控制在130—138℃之间,加热二十分钟,即可测得准确结果。  相似文献   
84.
对下马岭组灰岩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对碳酸盐岩腐泥型有机质的热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划分了其演化阶段,给出了成熟度指标和各阶段油气产率.研究表明,矿物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影响,在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催化作用;在高过成熟阶段则主要表现为对干酪根裂解、脱氧和缩合有阻碍作用.沥青“C”的某些成熟度指标可较好地反映有机质成熟度;在缺乏镜质体时焦沥青反射率可作为有效的成熟度指标.此外还对比了岩样和干酪根的模拟结果,以及沥青“A”和“C”的差异.  相似文献   
85.
湿法炼锌中电解锌溶液除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入CaCO3作载体,对用石灰乳沉淀电解锌溶液中F-的除氟方法进行改进.试验结果表明,除氟效果比原法提高60~70mg/L  相似文献   
86.
泥质碳酸盐岩生烃潜力优于纯碳酸盐岩,其有机碳丰度与泥质含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碳酸盐岩泥质含量可利用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估算。因此,建立碳酸盐岩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数学模型。可估算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中有机质丰度分布,从而卡取剖面中生油层厚度和计算有机碳含量加权平均值,为碳酸盐岩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快速提供经济、连续的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87.
电子工业专用碳酸钡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产电子工业专用碳酸钡的化学工艺条件,并研制出了复合助剂T.获得了化学及物理指标全面合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88.
高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0):2635-2641
许多研究都已经证实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孔隙结构对声波速度影响很大,因此在孔隙度反演时必须考虑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对Gassmann方程的合理简化并引入Eshelby-Walsh干燥岩石椭球包体近似公式;导出了计算岩石孔隙结构参数的公式,并统计分析出岩石孔隙结构与其它弹性参数间的变化规律。利用这种统计规律推出了考虑碳酸盐岩孔隙结构孔隙度计算公式。由于该式计算孔隙度时考虑了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岩石孔隙结构参数的影响,使求取孔隙度更加合理。最后测井数据试算结果与川东北地区应用实例都证实利用该方法预测碳酸盐岩孔隙度精度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9.
M区块碳酸盐岩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层压力是钻井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数据。碳酸盐岩地层压力形成机制不明确,没有考虑地层压力与体积弹性模量间的响应特征,导致目前根据欠压实理论和有效应力定律建立的预测模型不适用于预测碳酸盐岩地层压力。根据M地区碳酸盐岩所处的地质特征、地层类型、地层压力分布规律以及测井曲线等现场资料,分析了碳酸盐岩地层异常高压的特点;根据孔隙弹性理论,建立碳酸盐岩地层压力的预测模型,解释了裂缝型碳酸盐岩地层易产生异常高压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地层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岩石体积弹性模量和地应力。该模型在M区块多口井进行了应用,预测精度达到90%以上,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0.
在对淮北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矿床区域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测试了矿区不同矿层的主要化学成分,对比了不同矿点各矿层的厚度变化和矿床的岩石化学组成,指出了3个矿层的厚度从北西向南东方向逐渐变薄的基本特征,以及3个矿层的主要化学成分CaO含量在剖面上,自下而上由高变低和MgO、SiO2含量由低变高的互为消长的规律。研究探讨了淮北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矿床的成矿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